围绕“文化旅游城市”的定位,铜梁区在2014年实现了城市建设的明显“提质”。
“提质”,不仅意味着城区建设的品位和内涵,更有村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宜居宜业和产村互动,在实现安居的同时也促进乐业,铜梁通过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让广大村民住上好房子、做起好生意、畅享好生活。
在新家园安居在家门口乐业
清一色的青砖白墙次第排开,开放式水渠清莹环绕,还有翠竹、桂花等巧妙布局、点缀其间……从观感上看,位于铜梁区南城街道的黄门新村与精致的商品房小区并无二致。
但事实上,这里却是一个典型的农民新村。目前,这里的一、二期工程已经入住440户村民,剩下的3期工程也已启动前期工作。水、电、气、宽带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公共服务中心、广场、停车场等配套应有尽有……未来,将有3000户村民聚居于此,共享舒适、便捷的幸福生活。
除了一圆安居的梦想,对住户李勇而言,入住黄门新村还有乐业的期待。“旅游发展起来了,以后我可以做点小生意,家门口就可以挣钱,多好啊!”憧憬未来,已近中年的李勇难掩欣喜。
这份欣喜,正是铜梁在农民新村建设中“刻意为之”的布局。
“我们的农民新村不仅充分注重工程的规划、品质,还将农民新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更加注重宜居宜业和产村互动,让农民能够在新修的家园安居,在家门口乐业,真正体验到‘新村新生活,新村新幸福’。”铜梁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黄门新村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黄门新村是黄桷门奇彩梦园的重要板块,后者是铜梁区正在倾力打造的中国首个彩色农业主题旅游目的地。这个以休闲度假为主导,集农业观光、园林游憩、乡情体验、商务会议、居住地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考虑到宜居宜业和产村互动,黄门新村不仅在配套设施上更加完善,绿化景观方面也花了更多心思,还在商业旅游价值方面做了更多的安排。比如整个新村建有937个商业铺面,还有2万平方米的景观大道商业,可以带动400多户群众增收,增加就业岗位1000多个。
“没有产业支撑的农民新村是‘空心村’。”铜梁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铜梁各地在推进农民新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产村融合,努力让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成为农民新的增收致富方式。
以黄门新村为代表,铜梁的不少农民新村都紧邻铜梁区正在强力打造的“一城三区五朵花”项目。未来,这些靓丽的新民居多半会承载另一个功能——农家乐。
比如如今的南城桂花基地,村道两旁已经有了零散的商店和农家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做上好生意。
还有土桥大磨村即将落成的农民新村,则位于铜大路沿线、申明亭公园对面。由于过境车辆众多,为往来司机服务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共识。“以后从事餐饮业,客人就餐后还可以到对面的公园休息放松,相信客源应该不错。”村民们已经谋划起了“生意经”。
提升居住品质保障村民利益
让村民住上好房子、做起好生意、享受好生活——铜梁的农民新村建设,因此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建设路径。
维新镇双石农民新村,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小洋楼”里,如今正演绎着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村里的各种设施也齐全,出行也方便了。”双石村村民王小玲说。
她此前居住的房屋地处滑坡带,不仅周边环境差,还要时刻警惕地质灾害。结合农民新村建设,铜梁区对临山、靠涧、易淹地带的500余户村民进行了整体搬迁。王小玲们得以搬进安稳、美丽的新家园。
“农民新村的选址靠近公路,既方便又安全。”双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房前屋后还种上了花草树木,屋内也配备了起居室、客厅、洗手间等,与城里人的小区没有两样。
把农民新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地质灾害搬迁、乡村文化旅游及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仅在2014年,铜梁区就实施了3个市级农民新村建设。目前这3个新村的建设已全面完工,入住户数1000余户,竣工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这些农民新村不仅极大提升了农村居住环境和品质,还大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铜梁的农民新村建设也因此受到市村镇建设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其经验得以在全市进行推广。
“我们的农民新村建设,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尽可能保障和服务好村民的利益。”铜梁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首先在选址上,无论是黄门新村还是双石农民新村,铜梁区各级政府部门都是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移民、地灾避让搬迁、土地整治、灾民倒房重建、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需要,尽量将农民新村选址在水电气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无安全隐患的地方。
在申报程序上,也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比如村民委员会要召开村民大会,经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才能确定申报农民新村的建设指标。
在建设监管等环节,广大村民同样会参与其中。按照要求,铜梁的农民新村建设都要设置公示牌,将建设规模、规划条件、工程预算、资金来源、入住人口等情况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重民意、谋民利,铜梁让农民新村真正成为村民们的幸福家园。
圆农户“安居梦”让“居者优其屋”
不仅是农民新村建设,作为另外一项提升村民居住品质的重要民生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同样在铜梁取得了显著成效。
2月6日,铜梁区少云镇大佛村,村民邓恒吉、张国碧夫妇趁着天气晴好,为新房做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春节前,一家人就要乔迁新居。新房过新年,对于在破败老屋住了半辈子的邓恒吉来说,这是2015年最好的新年礼物。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居住安全。”铜梁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称,为确保危房改造有序、顺利推进,圆贫困农户的“安居梦”,每年铜梁都会根据各镇街危房改造情况和《重庆市农村现存危房调查汇总系统》中各镇街录入数据,进行任务分配。
2014年,市里给铜梁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1700户,其中C级1200户、D级500户。铜梁自加压力,最终实际定下2650户危房改造任务,其中C级危房占到2150户。
据悉,目前,2650户的新房已全部完工,均可在春节前实现入住。
“在录入全国扩大危房改造试点档案信息系统中,铜梁区录入率、开工率、竣工率均列全市第一。”铜梁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表示。数据统计,截至目前,铜梁区已改造农村危房约1.7万户,受惠群众约6万人,全区15%的农村贫困家庭都享受到了这项惠农福利。
事实上,即便放到全市来看,铜梁区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可谓繁重。在重压之下,铜梁是如何实现保质保量的?
“政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让贫困农户住上安全、相对舒适的房子,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铜梁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铜梁区将农村危房改造放到了村镇建设的重要位置,并通过对全区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户、无房户的摸底,明确了到2017年完成1435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目标。
这一目标如何有序推进?据该负责人介绍,为切实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障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在危房改造中,铜梁坚持严格申报、公示、审批、验收等程序,通过“阳光”操作,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三最”(最贫困群众、最危险房屋、最急需解决)农户优先受益。
科学统筹的实施,更是确保了铜梁农村危房改造的“综合效益显著”——该区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改造村容村貌相结合,与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拓宽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美化环境、改厕改厨、通电通信、农村卫生和农村文化等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圆贫困农户的“安居梦”,铜梁正在稳步实现“居者优其屋”。
(文/王萃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