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钟,璧山抗疫“战士”错过见父亲最后一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4 23:32

26分钟的时间能做什么?每个人都自己不同的答案。璧山区大路街道经发办干部朱长江的答案是: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但就是这26分钟,却让他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检查辖区内农贸市场、超市、宾馆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准备复工复产的商贸企业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2月10日,对朱长江来说,是普通而又忙碌的一天。

但稍有空隙闲下来的时候,朱长江心中对父亲的歉意便如大石般压得他呼吸困难。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生活的平静,一边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一边是父亲的突然离世,关键时候,朱长江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继续留在抗疫第一线工作。这背后,有着一段让人泪目的故事。

儿子的愧疚

“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1月26日,大年初二,大路街道全员返岗,取消休假,开启了战“疫”模式。

image.png

朱长江被分配到市场监管组,负责做好街道4家农贸市场、6家宾馆的疫情防控宣传检查。最初几天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同事们看到他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却没有人知道,除了白天的忙碌,晚上他还要陪伴已经病重2年多的父亲。

朱长江的父亲朱泽伦2018年5月检查出患有食道癌,今年1月中旬,病情开始恶化,不能进食,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父亲住院的这段时间,白天主要是母亲在照顾,晚上则由朱长江和哥哥朱长城轮流照料。

2月3日下午2点零4分,正在紧张统计数据的朱长江接到母亲的电话。

“长江啊,你爸的情况不太好,可能……”

“知道了,妈。”由于数据要马上上报,没等母亲说完,忙碌的朱长江不假思索就挂掉了电话。

电话这边,老实的母亲拿着已经挂掉了的电话,流着眼泪默默地念叨:“回来晚了,怕见不到你父亲了。”

电话挂掉后,朱长江想都没有多想,又开始了上午材料的统计。2点30分,仅仅过了26分钟时间,母亲的电话又响了:“长江,你爸爸刚刚走了。”

听到这个噩耗,朱长江一下愣住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下来。他看了看周围忙碌的同事,然后跑到了楼梯间大哭了一场。

这泪水,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歉意。

“虽然医生早就告诉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觉得无法接受。”朱长江随即和街道领导请了假,迅速赶往医院。

image.png

从大路到璧山城区短短27公里的路程,那一天好像变得格外漫长,朱长江的脑海中就像电影般,闪现出一幕幕自己和父亲的点点滴滴,眼泪一直没有停过。

“在父亲有生之时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是我这辈子的遗憾。”回忆起那天的事,朱长江眼中仍然闪着泪花。

“你后悔那天的选择吗?”记者问道?

“不知道,也许……”朱长江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但朱长江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父亲的丧事一切从简。母亲因为长期操劳,又过度悲伤,父亲过世的第二天不慎摔倒,造成粉碎性骨折。

image.png

父亲过世,母亲住院,家里的事情一波接一波,妻子劝他请几天假,好好陪陪母亲,但看到紧张的疫情形势和同事们疲惫的身影,朱长江还是决定返回工作岗位。

2月7日,父亲下葬后的第二天,朱长江便回到了单位,继续投入疫情防控一线。

同事眼中

"憨憨的"老黄牛"任劳任怨地工作"

父亲重病在床2年多的时间里,朱长江从未在同事面前提起过,也更没有因为照顾父亲而请过一天假。

“在疫情防控中,农贸市场、商贸企业的宣传引导并不容易,从开始苦口婆心地劝说,再到后来业主理解配合,长江付出了很多。可是,我们都不知道他的父亲病重住院,他一直没给我们说过。”大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艳是朱长江的分管领导,她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期间,朱长江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哪怕是一个小时的假。

当同事们得知这件事后,都非常诧异,两年多的时间里,长江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流露过此事。

“要不是那天看着他哭着急匆匆地跑出去,我们一点都不知道他父亲病重。”周容是大路街道经发办主任,2月3日,看到朱长江在楼道上哭泣后,才知道他家里出了事。

在此之前,虽然同在一个科室工作,大家却丝毫不知道朱长江父亲患有癌症。

image.png

“憨憨的一个人,工作踏实、认真,从不抱怨,话不多。”这是同事们对朱长江普遍的印象。

朱长江平时负责统计、企业安全、环保和辖区商贸企业的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除此之外,他还是大路街道经发办党支部的副书记,但无论是哪头的工作,他都能兼顾得很好。对于领导分配的任务,他从不抱怨,也从不推诿,即使遇到困难,也总是自己先找办法解决,就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份内的事情尽职尽责,就连份外的事情他也都格外上心。

2月2日,大年初九,街道要为140多名专班值守的人员购买牛奶、面包等慰问品,同事周定容负责物资采买的工作。

image.png

“街上很多超市都关门了,我们也不知道哪家有这么多存货,长江平时与超市联系得多,我就想顺便问问他。”周定容向朱长江询问后,他一口答应帮忙,并且亲自到超市帮着周定容清点、搬运,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才离开。

“没有想到他父亲第二天就去世了,早知道他父亲病的这样厉害,那天我也不会拉上他一起加班了。”回忆起当天的事情,周定容后悔不已。

家人的谅解

“如果父亲泉下有知,他也一定能理解”

朱长江出生于大路街道大堂村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75岁的父亲朱泽伦虽然连小学都没读完,但是他深明大义、通情达理。

朱长江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朱长城是大路中学一名初三语文老师。

普通的农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这在当时是件十分光荣的事,但供养两个大学生并不容易。

“以前家里经济条件差,只能靠父亲种地,母亲打零工做皮鞋来维持生计。”朱长江说,父母省吃俭用,加上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自己和哥哥才得以顺利读完大学。

image.png

兄弟俩走上工作岗位后,父亲朱泽伦也常常教育他们,不要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要以工作为重,认真踏实做好每一件事。

“以工作为重”,即使在患病后,父亲依然是这么教育哥俩。

父亲患病期间,每1-2个月就要到西南医院做一次扩管手术,朱长江和哥哥轮换着送父亲去医院。

“父亲每次都要求早上6点就出发,到了医院就催着我们赶紧回去,还总安慰我们说没事的,别因为自己的病耽误我们上班。”朱长江说,每次下车前,父亲都表现得一脸轻松,他的故作坚强只是不想让兄弟俩担心。

因为父亲的坚持,朱长江每次都能在上班之前准时赶回大路。也因此,同事对父亲生病的事情一点没察觉。

没能早点赶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朱长江心中万分自责,但他最害怕的,是面对母亲。

“她没有当面责备我,但心里一定怨过我,怨我没有尽到做儿子的义务。”朱长江说。

image.png

午饭后的空闲时间,朱长江会偶尔翻看手机中父亲的照片。照片中,父亲朱泽伦尚有意识,正面带微笑地看着身旁玩耍的小孙子,一脸慈爱。

这是朱长江在父亲生前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每次打开,朱长江总要静默良久,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仿佛不会老去,一直是那个如老牛一般的庄稼人,勤勤恳恳。子欲养而亲不在,没想到,这一次,就真的天人永隔了。

朱长江回忆,父亲去世的最后几天,已经失去意识,因为长期不能进食,整个人只剩下60几斤,看了让人十分心疼。

“说不后悔,那是骗自己,我这一辈子都欠父亲一个告别。”谈起内心的感受,朱长江眼眶泛红,声音也几度哽咽。

image.png

“但疫情当前,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如果父亲泉下有知,他也一定会理解我的。”说完,朱长江转身又继续投入工作了,只留给我们一个坚定而又让人肃然起敬的背影。

采访后记:

因为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面对需要陪伴的母亲,他无暇顾及。在家人面前,朱长江看似不称职,但是面对疫情,他以大局为重,以疫情为令,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是一名合格的“战士”。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朱长江一样的党员,他们迎“疫”而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大家的健康和安全,守护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宁,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忘却了自己是儿子、女儿、父亲、母亲……(来源:璧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