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个家庭个个“有着落” 沙坪坝区志愿服务让白衣战士“后盾”更坚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3 15:41

在疫情面前,有这样一群白衣战士,他们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冲锋逆行,奋战在阻击疫情第一线。平常的日子里,他们也不过是儿女,父母,丈夫,妻子。为病患转身的同时,也有不舍和担忧,思念和牵挂。为让他们安心,重庆市沙坪坝区实施了问候需求、结对帮扶、点对点服务、多层级联动、定期回访“五位一体”关爱服务举措,从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心理帮扶等全方面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家属,切实帮助一线医护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做最美“逆行者”的坚强后盾。

44名“联络人”24小时守护

269个家庭个个有“着落”

“猪纤排2到3斤,鲫鱼2条,二荆条辣椒半斤,小米辣二两,藕1斤……”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志愿者温峰的手机备忘录里,记着这样一份菜单。

惦记着这份“别人家”的菜单,温峰一大早就起了床,赶到超市采购最新鲜的食材。

这份“别人家”的菜单来自一线医护人员王明(化名)家庭。她和老公都在医院工作,属于双医护家庭。繁忙的一线让俩人无暇照顾家庭,小孩一人在家,菜篮子也空空如也。

在电话联系得知这个需求后,温峰连忙帮忙采购物资,送货上门,保障一家三口的“菜篮子”。

其实,王明家庭只是温峰志愿服务的对象之一。记者了解到,沙坪坝区建立“机关党员干部担任医护人员家属志愿者联络员”志愿服务机制。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委网信办的44名党员干部职工主动报名志愿者,每名志愿者对应6-7个家庭。志愿者通过“点对点”志愿服务需求联系机制,对工作和居住在沙坪坝区的269名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家属运用电话、短信、微信QQ等沟通平台开展访问对接,了解家属的需求及困难情况并登记,确保实现全覆盖。

机关干部志愿者作为医护家庭守护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联络员开展联系,在《精准志愿服务对接单》上公布联系电话,确保24小时后盾“在线”,切实承担起日常联系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家属、为其提供多元化志愿服务的职责。

街镇社区多级联动

“代购”看护一样不落

“今天好些了吗?感觉怎么样?”在新桥医院家属区,亲切的关心如约而至。一名医护人员出征时,其3岁儿子正生病。志愿者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新桥医院,新桥街道志愿者积极上门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轮班照顾生病的孩子。

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家庭,除了“第一联络员”在行动,沙坪坝区更联动医护人员所属单位、镇街、社区、相关部门建立起多层级“多对一”志愿服务机制。

在覃家岗街道,楼栋长余海按时敲开了一线医护人员郭艳家的门,将新鲜蔬菜和生活物资交到家属手上。

郭艳奔忙在前线,她丈夫也在外地出差未归,家里就剩下两位老人和四岁孩子。由于生活物资需要定期代买,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志愿者李娟妹就联系上郭艳家所在的覃家岗小区,招募了楼栋长志愿者余海为其提供一对一服务。

精准施策全身心关怀

专业服务“面对面”

“喂……是志林哥哥吗?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凌晨两点,沙坪坝区致公党员、心理学志愿者陈志林的心理救助热线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一名女性的哽咽声。

求助者是沙坪坝区的一名护士胡晓(化名),因多日纠结“到底要不要进入隔离病房”而失眠,出现了心理问题,拨通了陈志林的救援热线。

经过一番心理干预,3天后,胡晓给陈志林发来消息,“我进隔离病房了!一身‘装备’有点重,但心里轻松了。”

除了关心医护人员的日常家庭生活,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提出的其他需求,沙坪坝区同样重视。

据了解,沙坪坝区建立菜单式“面对面”专业志愿服务供给机制,针对医务人员或家属反馈给志愿者的问题,如心理干预、小孩课程辅导、病患照料等特殊情况家庭,由沙坪坝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牵头,协调区教委、区卫键委等部门联系家属居住就近的学校、医院、雷锋的士等专业志愿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帮助。

通过积极联系和协调,共有76名不同行业的专业志愿者分别为17户家庭提供了购买物资、课业辅导、医疗服务和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

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沙坪坝区还建立了“服务满意回访”机制。机关志愿者每周都以电话、微信等方式回访,定期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庭情况,询问是否得到了相应帮助,确保医护人员家庭的需求能第一时间获得满足,他们的困难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他们的家庭能第一时间获得守护。

区县二维码.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