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从今天起,大渡口发布联合大渡口区民政局推出“保护地名文化 记住美丽乡愁”系列报道,讲述大渡口的红色地名故事。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的是重钢护厂烈士陵园。
重钢护厂烈士陵园位于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光冶社区向阳坡隋唐园内,始建于1953年,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重庆市744个革命遗址之一。2011年被列为大渡口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946年3月,在重钢的前身——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爆发了“反饥饿,反压迫”大罢工,遭到国民党军警特务的镇压,当场打死职工谢汉身,并重伤8人,史称“三·二三”惨案。
1949年,钢迁会更名为29厂。这一年的11月28日至30日,国民党在溃退时,在厂内重要设备周围都安放了炸药。爱国护厂职工在地下党员刘家彝、副工程师简国治等率领下,冒着生命危险连夜清除炸药。30日凌晨8时,安放在第一所发电厂的定时炸药突然爆炸,刘家彝、简国治等17名职工壮烈牺牲。加上11月28日因策动工人护厂而被枪杀的烈士胥良,史称“十八勇士护厂”。
为了缅怀这些死难烈士,1965年,重钢公司在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光冶社区向阳坡隋唐园内修建了纪念碑。该碑为方锥形水泥结构,外饰大理石。碑高4.86米,三面阴刻着正书“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碑座须弥座高1.44米,束腰部四面阴刻隶书建碑说明。高大的纪念碑下,烈士们静静地长眠于此。
此外,在纪念碑的左右各有一座石墓。左边的石墓中长眠着重钢早期的创始人张连科,他曾负责在抗战爆发后将汉阳铁厂、上海炼钢厂等处机器设备拆迁至重庆大渡口建厂,1945年,因辛劳成疾,仅49岁就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当时的国民政府参谋总长何应钦亲笔题写墓碑,表彰张连科在抗战中迁厂建厂的历史功绩。该墓在文革期间不幸被毁,后来又重新修建。右边的石墓中长眠着重钢的另一位老领导邓弼成,他是一位老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司令部侦查参谋,后任重钢副经理,领导重钢从艰难走向繁荣。1968年因病逝世。
直到今天,重钢人依然没有忘记长眠于此的烈士和先贤。多次对烈士墓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保护。在每年的清明、“11.27”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都会有不少职工、党团员前来扫墓、祭奠。
这些死难烈士和早期创业者的感人故事也被载入史册,并列入重钢公司的厂情馆永久展示,激励着更多的重钢人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