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区:补短板攻难点 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8 22:28
  “和为贵”居民会客厅、“情理堂”、“民情茶馆”……一个又一个基层组织和群众事情共商、难题共解的平台在渝北区出现。村(社区)事务党员群众同发声、共治理,有效疏通“堵点”、消除“痛点”。

  近年来,渝北区按照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突出抓好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协商共治、减负增效及基层设施和队伍建设“五版块”,坚持 “三治”结合,通过制度创新、赋权减负、模式打造等手段,不断补足基层治理短板,打造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空壳村”美丽蝶变

  协商共治筑建和谐村社


  初秋,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几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如丝秋雨下,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眼前的树木葱郁成林,各色鲜花争相盛开。闭上眼,还能闻到泥土和草木的清香。顺着干净的马路走进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青瓦白墙整齐排列的农家别墅。一道道的风景线,绘就了一幅诗意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看着如今的美丽乡村,很难想象几年前的金刚村是一个典型的贫穷落后山区“空壳村”。穷则思变,乱则思治。在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金刚村立足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以创新社会治理、助推产业振兴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以治理促发展、以发展强治理的乡村振兴新路。

  在金刚村的蝶变中,社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社会治理任务重、头绪多、难点多。在社工帮助下,金刚村组建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三会”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村民议事会民主监督村务,凡关乎集体发展和村民利益的焦点问题,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通过村民代表自主评议,对本村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教育;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中提倡勤俭节约,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在议事协商方面,村里还建起了乡村治理场所——情理堂。“情理堂”由镇村干部牵头,建立乡村“和事佬”为主体,民警、律师为支撑,形成相对稳定的“1+3+X”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围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服务群众。

  如今的美丽金刚村,矛盾解了,人心齐了,乡村富了,日子美了。

  据了解,金刚村并不是个例。目前渝北区积极搭建畅通民意,通过建自治平台解决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不足的短板问题。目前,渝北区回应诉求的沟通、协商平台,协商议事机制和工作平台日益成熟,所有村(社区)建立起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载体。制定了《渝北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指导目录》和《渝北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制度》,将“三事分流”工作机制有效融入城乡社区协商,全区所有村(社区)都建立“三事分流”工作台账。已形成“情理堂”、“民情茶室”、“畅晚庭”、“群众议事厅”、“和为贵会客厅”、“三事六议”等协商模式。

  小积分赋大能量

  民主自治强化群众主体


  搞好自家室内和庭院的卫生后,村民通过手机成功积分。然后到积分超市,兑换成礼品。这样的一幕,经常在渝北区茨竹镇放牛坪村上演。

  2020年7月,茨竹镇在放牛坪村开始推行村民积分制,以家庭为考评单位、用积分记录村民的日常行为。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服务、实物甚至是政策奖励,以此激发村民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如今的放牛坪村,村民“共建共享”的热情被激活,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转变,小积分发挥了大作用。通过积分管理,党组织凝聚力更加增强,村党总支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幅增强;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初见成效;农村乡风更加文明,群众良好习惯逐步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体现。如今,茨竹镇16个村也全面推行了积分制管理。

  在推行“积分制”的过程中,放牛坪村党总支充分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提高基层队伍的社会治理能力,在抓实班子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发挥模范作用等方面发力,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确保积分制在落地过程中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放牛坪村民“积分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积分的主要内容、评分标准、运行程序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引导群众参与“积分制”管理全过程,强化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主体作用。

  不仅仅是放牛坪村,在民主自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方面,渝北区下了大功夫。每年更新印发《渝北区村(居)务公开目录》《关于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做好村规民约执行工作的通知》,并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规范基本程序,落实权利,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同时,规范民主自治工作程序。落实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3项依法自治事项、27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和7类负面清单,细化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内容,在此基础上村(社区)健全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居)民议事会制度》等,强化民主自治工作程序。

  抓好“五版块”

  打造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突出抓好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协商共治、减负增效和基础设施及队伍建设“五版块”,坚持“三治”结合,打造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方面,渝北区着力于提升基层凝聚力。村(社区)党组织切实发挥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71%,领导和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居)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确保村(居)民自治落到实处。

  基层自治方面,不断强化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村(居民)自治化程度,深化基层群众性自治建设。实施村(社区)事务“阳光工程”,完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机制。各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自我约束作用,全面实行村(社区)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

  协商共治方面,渝北区搭建了基层组织和群众事情共商、难题共解的平台,形成了“和为贵”居民会客厅、“情理堂”、“民情茶馆”等协商模式,实现村(社区)事务党员群众同发声、共治理,“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减负增效方面,渝北区从破解基层负担过重入手,向行政管理惯性“开刀”,用好“四张清单”破解了“不知干什么”、“不知怎么干”、“什么都干”、“万能公章”的问题,成功破困局、提效能。

  基层设施和队伍建设方面,做好“强堡垒、强队伍、优服务”三项工作。强堡垒,目前渝北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357个,达到社区阵地全覆盖,800(含)平米以上的社区阵地有100个;强队伍,出台《渝北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理》和《渝北区村专职干部管理办法》,加强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优服务,推行无差别“通窗受理”服务,推广“渝快办”等线上政务平台,让更多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

  据介绍,目前渝北区城乡社区治理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态势,对加强基层自治组织管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利萍 唐楸)

  原标题:渝北区:补短板攻难点 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