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美龄晚年看完自己的墓地后,守灵治丧悲伤地说出了一番话,字字戳心
2024-08-11 14:25
发布于:天津市
宋美龄的晚年生活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肺炎引起心脏病,走向了生命终结。
这一天,出现在宋美龄身上的,是件黑色旗袍,这时的宋美龄与蒋介石已经携手走过了人生中的四十八年。
此时,台湾的政治氛围和以前已经大不相同了,宋美龄的政治权力已经逐渐削弱。
她现在最大的对手就是蒋经国,他要改造国民党,首先就是铲除宋、孔、陈的力量。
蒋经国已经在日记里提到继母宋美龄,其目的就是要凸显他与父亲蒋介石的密切关系及传承意义。
蒋介石刚一去世,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就匆匆从美国赶回台湾,打算与“夫人派”官员一起拥立宋美龄,灵堂租用但遭到张宝树的强烈反对。
4月28日,即蒋介石死后23天,国民党举行临时会议。
宋美龄的地位顿时变得尴尬起来,于是她心想远走他乡,赴美隐居。
宋美龄此去美国,“缓兵之计”的成分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宋美龄是不甘心的,她已经手握权力这么多年,怎么会心甘情愿放弃一切呢?
当初宋美龄与蒋介石的结合,一部分是却有真情,一部分也是因为宋美龄看上了蒋介石手中的权力。
对于宋氏三姐妹,有这样一种说法:大姐爱财、二妹爱国、小妹爱权。
宋美龄就是那个爱权的小妹,所以她与蒋介石可谓是“天作之合”,鲜花灵堂布置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也有宋美龄背后出的一份力。
所以蒋介石死后,宋美龄其实是有掌权之心的,但奈何形势所迫,她不得不离开台湾。
这年秋天,失去了蒋介石的宋美龄离开台湾去美国时,总共带了二十五六个随从人员,但这些人并不是宋美龄自己点名要的,而是蒋经国直接派去给她的。
之后的16年间,宋美龄两次返台。
第一次返台出现在1976年,宋美龄参加蒋介石逝世一周年的活动。
1981年,宋美龄的二姐宋庆龄病危,大陆邀请她回国探亲,遭到拒绝。
结果宋庆龄临终前也没能与亲妹妹见上一面。
另一次是在1986年,遗体告别仪式在蒋经国三子蒋孝勇的陪同下,参加蒋介石的百岁祭典,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就是5年。
1991年9月21日,宋美龄乘坐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长程客机直飞纽约,她所熟悉的台北士林官邸,也随之彻底关闭。
宋美龄曾被视为“蒋家最后一位精神象征”,她这次去美,等于为蒋氏家族在台湾政坛的影响力划下了句号。
回望宋美龄定居美国,其实原因主要有三点。
自蒋介石去世之后,蒋家接连遭受了三次大的变故:蒋经国去世、长孙蒋孝文去世、宋美龄非常能干的长孙蒋孝武也去世。
宋美龄在台湾已经没有太多的亲族,生活实在寂寞。
宋美龄在蒋经国去世之后,其实已经对台湾的政治感到失望,未来的发展好似没有多大的“光明前景”,司法鉴定所以还不如干脆“眼不见为净”。
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宋美龄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从1978年以后,她的视力、听力都已经严重地衰退,
台湾气候太过湿润,不是很适合宋美龄养病,于是为她选择了纽约这个城市。
但是,尽管宋美龄在“家”中的“威望”受挫,以致抱着“眼不见心不烦”态度离开了台湾,但她仍对台湾的各方面情况十分关注,特别是政治问题。
晚年的宋美龄,阅读书刊是她在纽约家中最主要的消遣之一。
这对早年的宋美龄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年轻时的宋美龄,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丧葬用品销售不仅挥金如土,而且只顾着自己享乐,丝毫不关心国计民生。
1932年,宋美龄担任中国航委员会秘会长,并负责当时中国空军之组建,宋美龄暗中并把空军购买飞机的经费存到香港银行,获取不当利益。
上海沦陷之前,宋美龄经常乘坐大型加长豪华汽车在上海滩招摇过市,狂购奢饰品。
抗战爆发之后,当时宋子文作为国民党政府的外交部长长时间在美国驻留,美名其曰负责争取美国的援助。
实际上所有账目都自己操作,绝不公开,还成立了好几个公司,暗中高价将美国的援华物资运回去,遗体火化发了一笔大财。
爱财的宋美龄很是眼红,于是就把宋子文安排回国,自己去美国募捐,到了美国之后她住五星级宾馆、租场地等等费用一年就有一个亿。
即使在抗战最吃紧的时候,也经常玩消失,出现在美国纽约和旧金山小憩几个月,享受体味西方的惬意生活。
晚年的宋美龄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不出去逛街了,在纽约,她很少看电视,而阅读则是她长年保持的习惯。
她每天必翻阅的报纸有《纽约时报》《每日新闻报》《纽约邮报》;同时她还订购着《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3份美国主要的新闻性杂志。
早些时候,宋美龄对桌上为她准备的台湾的报纸也很喜欢翻阅。
自从在台报版面上看见有人呼吁要把她从寄居数十年的士林区福林路的官邸扫地出门的消息后,虽然当时表情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表示出任何不快,告别仪式但从此她对台北送去的报纸,就不再多加翻动。
也许年轻时太爱在政坛上搅弄风云,迷恋权力,漠视百姓,跟随蒋介石将中华民国弄得一塌糊涂,那是种下的恶果,已经在晚年宋美龄身上得到了报应。
宋美龄虽然口口声声推崇民主平等思想,但其实对待佣人却十分粗暴。
米尔斯在日记里写道:1929年她到上海美龄家中做客时,惊讶于向来待人谦恭有礼的美龄对待自家的佣人的态度却是十分的傲慢粗鲁。
有一天由于佣人办事不力,美龄便将纸篓里的废纸全倒到佣人头上!还有一次美龄因为佣人忘了帮其熨烫衣服而大发雷霆,吓得佣人在一旁直打哆嗦、连连认错。
对于搅弄政坛风云,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宋美龄在涉及政治斗争和利益的时候,遵循“任人唯亲”和裙带关系这些中国“旧习俗”。
在蒋介石定都南京,取得正统地位后,人生追悼会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他的“死对头”汪精卫曾通电全国,抨击蒋介石处理国事有如处理家事,讽刺南京国民政府实为蒋宋的后院——因为政府中的要职几乎皆为蒋宋两家的亲友担任。
小的不说,单就孔祥熙和宋子文两人就一直担任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要职——如行政院长、副院长、财政部长等。
裙带关系也使得宋美龄对于“亲属官员”们利用手中的权势不时谋私利的行为视若无睹。宋美龄在明面上坚持要保证民生、关心底层民众生活,而这一口号在面对维护中央统治的冲突上犹如空头支票。
说到底,宋美龄是自私的,一切都可以为了她维护国民党的同志维持自己的钱权在手的奢靡生活让路,包括人民的死活。
所以她在百年之后无法安葬在故土,一方面是因为她早年令人齿寒的所作所为和后来太深的政治纠葛,一方面应该也算是报应不爽了。
遗恨他乡
在蒋介石去世之后,宋美龄的依然影响着政治。
据台港报载:夫人派有如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影响台北政局,多位国民党元老,如黄少谷、倪文亚、谷正纲、袁守谦、沈昌焕等人,都和宋美龄有不寻常的渊源。
郝柏村、宋心濂、秦孝仪均是宋美龄的心腹。
《雷声》周刊认为宋美龄才是“台湾未来政局稳定与否的关键所在”。
蒋经国病逝前,欢迎咨询。宋美龄频频约见高级首脑,造成台北政界相当大的震撼。
宋美龄此举既未得到蒋经国的认同,也不合台湾政治体制。
《雷声》周刊对此评论称:宋美龄这种“不知自我节制的行为,实在有失进退之道,而且假若蒋夫人的动机是出之企图展示政治实力,则又令人对政局发展感到忧心”。
另据台报载:1989年4月间,为蒋介石病逝14周年忌辰而专程返台的孔令仪兄妹,曾向蒋老夫人进言,让她回纽约去住,以避免岛内对蒋氏家族批评性的翻旧账的指责与攻讦。
据了解,孔令侃、孔令仪兄妹的建言未发生效力,宋美龄依旧留在士林官邸,丝毫不为所动,而且根本没有在适当时间赴美的计划。
宋美龄为什么不愿意赴美定居呢?
据接近她的人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当时坐在轮椅上远走异国,总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另一个是事务上的原因。
所谓事务上的原因是指飞往美国去的专机及侍从人员的跟进,以及其在官邸内费用的拨付等等。
如果有一天要回来的话,松山机场(宋美龄前此回台时均在松山机场降落)更不可能冠盖云集,甚至会发生“归不得”的情况。
因此,官邸派的智囊考虑的结果,仍以不走为宜。
而且宋美龄本人也不想走,在她嘴边常常说一句话:“我为什么不能长住。”
从这种种情况来看,宋美龄是本很不愿意赴美的,而她最后愿意赴美的三个原因,在上面的叙述已经给出。
综合这两次宋美龄对前往美国的态度,有一个原因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那就是政治。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宋美龄生前曾表示过不希望葬在美国,但她还是于十多年前在纽约芬克里夫墓园为自己选定了一处墓室。
该墓室内有6个墓穴,宋美龄的墓室紧挨着大姐宋蔼龄、姐夫孔祥熙的墓室。
孔家在三十余年前即已购妥墓柜,在旧灵殿进门左侧;孔家所购的独立式墓柜,当时约值十万美元,九十年代初同样规格的需二三十万美元。
孔家因嫌邻近大门,进出人多,有碍致悼哀思,乃将五个旧墓柜售予风可利夫墓园当局,另在新建灵堂三楼购一房间式的私人墓室,墓室内有六个墓柜。
此一私人墓室约为三十万美元。
一九九四年八月九日,孔祥熙、宋蔼龄和孔令侃的灵棺移至新墓室,孔令伟、孔令杰死后亦陆续迁入。
孔家私人墓室六层墓柜,最上一层空置,孔令杰占第二层、孔令伟第三层、孔祥熙第四层、宋蔼龄第五层、孔令侃最底层。
当时据墓园职员透露,孔家墓室隔壁的另一间私人墓室,亦已由孔家买下,将作为宋美龄的长眠之地。
当时在选定穴位的时候,是宋美龄的外孙女孔令仪陪着她一起去的。
那天下着濛濛细雨,天气有些阴沉,宋美龄已经年迈,虽然生活在美国有孔令仪和她的丈夫细心照料,但是对于自己百年后的埋骨之地,她还是坚持自己去看过。
走到芬克里夫墓园,宋美龄在漫步了一圈,感受墓地的宁静氛围之后,回到了孔家墓室的隔壁,为自己选好了穴位。
孔令仪对当天的情况记得十分清楚,宋美龄一直都是很平静,知道选完穴位之后,她站在那发呆良久。
随后紧紧握住了孔令仪的手,声音哀痛地对她说:“令仪,我痛恨政治……如果不是我青年时过于热衷政治,我死后为什么要安葬在这里呢……”
对于自己这一生,宋美龄晚年一直都是避免去谈论的。
宋美龄最后一次回到美国准备常住已经九十四岁,她开始了更加封闭的生活。
闭门谢客,也不轻易外出,但记者们仍来不断地骚扰,他们是想寻找机会见到这位传奇性老人,寄希望于她发表一些震撼性的新闻。
但宋美龄比从前还要警惕,她拒绝记者的原因是想世人把她慢慢忘掉,只有这样她才能够在平静中走向天国。
在纽约,一直是孔令仪和丈夫在照顾宋美龄。
因为住得很近,孔令仪和丈夫隔几天就过去葛莱西公寓看望蒋夫人,有时一起吃饭聊天,为老人排忧解闷。
宋美龄的至亲,同辈好友近年都过世了,宋美龄就更显得寂寞。
对于政治问题和事件,晚年的宋美龄早已失去兴趣,甚至对国民党在“大选”中失去岛内政权这样的大事,听到孔令仪报告后也沉默不语,似乎一点兴趣也没有。
据孔令仪说,晚年的宋美龄是生活在远离尘嚣的寂寞之中,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关心政治事件了。
给她读报的节目也取消了,而且,可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较深,宋美龄对自己的往事不愿多提。
孔令仪曾请求宋美龄将亲身参与或居中充当关键角色的往事都书写或口述出来,然后请人辑成自传出版,这也是对自己有益处的事,但她的提议都被宋美龄婉拒了。
宋美龄说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与其回顾个人的生平往事,倒不如着眼于未来,因此从来没有出版回忆录的打算。
宋美龄一九九一年自台北再抵纽约以后,除一九九四年返台两周去看望病危的孔令伟外,再不曾到过台湾以外的地方,即便去了台湾,也不肯久住,只陪着孔令伟在台湾振兴医院住了两夜,就飞回了纽约。
考虑到心脏的负荷,宋美龄不宜长途旅行。
最后几年宋美龄很少再有公开的活动,始终在葛莱西公寓安静地过日子。
孔令仪说,蒋夫人现在没有什么事可做,就连她从前喜欢的山水画也封了笔,但她仍然在无事时翻看她从台湾带来的书。
据知情者说,在宋美龄有限的藏书中,她格外喜欢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那是宋代的刻本线装书《于湖词》。
宋美龄喜欢它的原因,是这本流传到官邸的小册子上有行行娟秀的魏碑字。
喜欢绘画的宋美龄同样喜欢书法,只是她始终认为自己的毛笔小楷不及她书写的英文流利。
到台湾后蒋夫人一度迷恋书法,因此她晚年在纽约闲暇时常以这本《于湖词》自娱。
据孔令仪说,宋美龄晚年主要的生活细节没有什么特殊的内容可以说,“我看她每天只是持之以恒地沉默静坐。有时我和蒋夫人面对面,她也好像见不到我一样,平时我们在一起,很少能有几句对话。至亲者言疏,就是这个道理。”
孔令仪还说,最后几年蒋夫人每天在葛莱西公寓这种极为封闭的有限空间里打发光阴,确是非常寂寞的。
根本不是外界说的那样不是绘画就是读书,还有人说蒋夫人无事时在公寓内抚琴吟唱,这是近年来根本不存在的事。
她唯一做的事,就是别人难以相信的长时间静坐;她一坐就是几小时,有时在大半天里独自闷坐,一句话也不讲……
从孔令仪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宋美龄在最后几年中心里的苦闷,她虽然不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回忆书写出来,但还是有悔恨的。
在选定墓穴时对孔令仪说的那番肺腑之言,也许就是她心中的悔。
与世长辞
2003年10月23日深夜,宋美龄在美国纽约的寓所去世,享年106岁。
10月28日,宋美龄亲属举行家祭和盖棺仪式。
早先曾有媒体报道,宋美龄曾经通过外甥女孔令仪表示,身后想葬在纽约州北部芬克里夫墓园的专用室内墓地。
孙媳蒋方智怡对外表示,经过家属数日研商,决定将宋美龄暂厝纽约,以备与蒋介石适时合葬。
10月29日中午12时至晚8时,在法兰克林坎贝尔殡仪馆设灵堂供外界凭吊。
据台湾传媒发自纽约的现场报道,灵堂在赶工布置下,十分庄重肃穆。
宋美龄遗体入殓在暗枣红色的铜棺里,里面放有英文圣经、助听器和眼镜,铜棺上面铺满了鲜花,来自各界吊唁的花篮、花圈拥簇在整个灵堂里,曾孙蒋友柏、蒋友常、蒋友青呈献的花篮放在正前方。
凭吊仪式由一直为蒋家举行基督教仪式的周联华牧师主持。
10月30日上午,宋美龄的灵柩从曼哈顿法兰克林坎贝尔殡仪馆运出,移至纽约州的芬克里夫墓园。
包括孔令仪夫妇在内的众多亲友陪护在旁﹐并随灵车前往墓园,两部警车开道,灵车和宋美龄家属分乘的10余部礼车缓步前行﹐车程大约用了1小时,最后灵柩将安放于3楼孔家墓审之旁。
宋美龄已经过世,但她因为一己私欲所造下的罪孽,并不会随着她的离世而消失。
民国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终也不过黄土一捧,但那些罪恶和悲伤,永远的留下了证据,无法消弭。
参考资料
《宋美龄的晚年岁月》
《宋美龄以静坐养生》
《蒋经国的晚年岁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