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摆席从"九大碗"变成小土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9 15:20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在我市农村吹得如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荣昌区清流镇马草村,发现在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深入推进下,该村的宴席已经大变样。

  过去“九大碗” 动辄几十桌

  “过去农村的确有‘爱面子、讲排场、比档次’的消费陋习。”66岁的老党员敖行良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流行办席,满月满岁、考上大学、嫁娶、治丧……请客的名目众多,五花八门。以盖新房为例,特别讲究的人家要办6次席,每次动辄几十桌。

  “此外,农村办席还流行‘九大碗’,即整鸡整鸭整鱼肘子酥肉等,全是大盘子盛着大鱼大肉,一张桌子上要叠三层。”敖行良说,他满60岁时家里办了15桌宴席,一家人累了两三天,三分之一的菜都吃不完、倒掉了。“我是苦过来的人,深知粮食的珍贵,虽然现在国家富强,党的政策好了,家家户户都能吃得饱了,但看着鸡鸭鱼肉被白白倒掉,真的很心疼。”

  现在要报备 都是小土碗

  随着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马草村的办席风俗发生了明显变化。2019年,荣昌区163个村社正式设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不仅邀请乡贤和党员志愿者对农村家宴进行引导,还指定了一名专职干部负责监管。

  敖行良第一个报名加入红白理事会,做乡风文明的守护者。

  不久前,村民刘宗燕家要办丧事。在红白理事会引导下,她将承办餐馆、办席桌数、菜单、菜色分量等事无巨细地上报到村委会。

  敖行良和村干部们发现,刘宗燕上报的桌席一桌10人,却有凉菜、炒菜、蒸菜、海鲜、汤菜、素菜等20个菜。

  红白理事会逐一与刘宗艳、承办餐馆推敲菜品,最终,20个菜减少到12个,每道菜的分量减少,大盘子全部换成小土碗。每桌菜的费用从800多元降至400多元。

  “现在从简办、节约办逐渐成为农村新的风气。”马草村村支部书记敖晓刚告诉记者,现在农村不再流行整鸡整鸭了,取而代之的小盘小份荤素搭配,根据就餐人数按需供应,让村民既吃得开心又不浪费。

  践行“吃得文明” 可用积分换物品

  马草村有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这里的物品不是用钱购买,而是通过村民手中的积分卡来换取。敖晓刚表示,村民只要参与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即可赚得积分,每1积分折合人民币5元。

  村民王昌建8月底满70岁,他决定不办宴席,改为和老伴出去旅游一趟庆祝生日。“村委会每天都在宣传不大操大办,这样既给自己减轻了经济压力,又给亲戚朋友减轻了负担,我还能得10积分,哪里要不得?”王昌建说。

  本报首席记者 张莎


(责编:陈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