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守灵治丧重庆市涪陵区秋月门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聚力打造“二秀驿站”,以做好“家门口”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把党的声音传到“家门口”、党的温暖送到“家门口”、党的形象树到“家门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党组织、看得见党员、感受到党的关怀,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背景起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随着城市基层建设的不断发展,灵堂租用传统的社区服务方式渐渐无法适应居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居民的思想观念、居住形态、利益诉求等趋向多元化,单一的社区治理服务方式不能有效解决城市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社区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创建一个便于社区联系服务群众、促进小区共治共享的载体和阵地。
秋月门社区位于涪陵区江南主城,属崇义街道办事处辖区,行政辖区面积0.3平方公里,辖3个居住小区,鲜花灵堂布置23幢楼房,常住人口4945户13279人,按照“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体系,成立小区党支部4个,划分城市网格13个。
距秋月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最远的小区——廊桥水岸小区,总共路程也就1公里。但以前居民想办事,还是需要专程往社区跑一趟,这对行动不便者、上班族等而言,仍不方便,遗体告别仪式“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想法在居民心中普遍存在,看似短短的1公里,却成为居民心里和党组织的距离。
为解决这一问题,秋月门社区党委在社区原书记王光秀、现任书记王长秀成立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二秀工作室”的基础上,将政务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全程代办等多个服务事项整合融入,在小区内设立“二秀驿站”,就此居民家门口的服务站“二秀驿站”应运而生。
二、主要做法
(一)服务阵地建到家门口,变“等人办事”为“上门办事”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汇集服务资源,司法鉴定体系化布局。规范阵地设置。按照有服务设施、有办公设备、有便民工具、有制度展板、有红色书籍、有办公网络的“六有”标准完善配套设施,统一标识风格在小区内整合业委会、物业等资源,建立服务阵地,阵地设置了接件窗口、调解室、心理咨询、情感疏导室等。规范值守制度,建立“今日我值班”制度,居委、物业、业委会成员等轮流值班,记录居民的问题与需求。同时,明确值班纪律要求、工作职责等。规范公开事项。设置党务、居务、财务、政务等公示栏,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公示。设置“回音壁”专区,丧葬用品销售就小区居民关心关注的事项、事关小区居民集体利益的事项办理情况等进行公开。设置“微心愿”专区,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的同时,发挥微心愿发布与认领功能。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针对居民需求,特色化服务。按照“一站一特色”标准,突出党建、便民、治理多元化功能,“二秀驿站”树立“群众有事我来办,群众动嘴我动腿”的社区服务新理念开展“五式服务”,即:跑腿式服务、提醒式服务、沉浸式服务、呼唤式服务、预约式服务。明确服务规范和要求,遗体火化要求工作人员在接待服务对象时做到讲文明礼貌、热情服务,使用文明用语,不得敷衍、应付、推诿,热情耐心地解答有关询问,并制定奖罚细则。
(二)工作力量沉到家门口,变“被动收事”为“主动找事”
秋月门社区通过“2345”工作法,夯实二秀驿站运行机制,确保社区工作力量沉得下去。进行“2收集”,通过线上+线下对居民意见问题、“微心愿”抓好收集,告别仪式畅通问题收集渠道,做好线下“面对面”,又做优线上“键对键”;组织“3必巡”:即重要节日节点必须组织巡查,重大活动期间必须组织巡查、风险问题隐患必须组织巡查;开展“4走访”,对重点人群每日必访,残疾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每周必访,困难群众等每半个月必访,网格居民每月必访,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推行“5个1”,人生追悼会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每半天在负责区域内巡查1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10分钟到达现场,一般问题1小时内解决完毕,复杂问题1天内协调完毕,重大特殊复杂问题1周内形成解决方案,力争做到将事情解决在家门口,在小区内化解。今年以来社区干部已走访群众134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6件,化解率达100%。帮助家庭困难人员申请临时救助5户,欢迎咨询。推荐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28余人次,实现社区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三)各方资源聚到家门口,变“各自为阵”为“共生融合”
一是党员先锋聚到家门口。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建立以社区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12支,推动党员在家门口设岗位、定职责。实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就近联系10户家庭,全面延伸组织触角,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机关党员认岗领责。将驻区单位整合到“二秀帮帮团”中,依托党建联席会议,用好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组织机关党员认领服务岗位和服务项目,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两新”党员拓岗履责。结合“幸福驿站”的建设,发挥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熟悉地情人情优势,推动新就业群体通过爱心配送、隐患报送、“文明随手拍”等方式融入家门口治理。
二是社会组织聚到家门口。结合“双报到、双报告”在职党员资源,组建“黄桷树你和我”特色志愿服务队,社区服务不打烊;定期组织志愿者在家门口开展医疗义诊、政策咨询、法律法规培训宣传等志愿服务,带头搜集基础信息,加强特殊群体和重点人员服务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报到在职党员150余名,累计开展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24余次。
(四)干群合力凝到家门口,变“单向治理”为“双向奔赴”
坚持基层治理的常态长效,持续推动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社区党委趁热打铁,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中表现优异、工作热心、事迹先进的居民群众评选为“道德模范”。在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评选“孝顺儿女、文明市民、文明家庭”等,发掘社区“身边好人”,发挥榜样力量,号召广大居民群众向先进学习,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2022年,社区党委评选出道德模范1人、身边好人2人、文明家庭8户、文明市民标兵4人、孝顺儿女2人、爱岗敬业4人最美保洁员4人。同时,秋月门社区还在“二秀驿站”处展示志愿者形象、张贴招募二维码,鼓励更多居民加入社区自治中,不断通过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三、主要成效
一是延伸党的组织到一线,小区有了“主心骨”。基层党组织肩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二秀驿站”既是党组织的服务站也是活动站,通过社区党组织入驻居民家门口,使社区工作力量进一步下沉,小区资源进一步盘活,使社区工作融入小区管理服务中,帮助化解了一批小区矛盾纠纷和管理难题,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党的组织、听到党的声音、感到党的温暖,有力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二是发挥社区为民服务作用,小区有了“贴心人”。社区服务是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只有更加完善,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才能更好得到解决。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从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中寻找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切入点,主动将服务阵地前移,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衡量标准,以社区服务衍生为契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小事有人问、难事有人管、急事有人办。
三是打造居民家门口服务站,小区有了“根据地”。随着社会现代化转型和城市规划改造,传统的单位职工家属楼、熟人社区发生了很大变化,邻里关系不再是“熟人”关系,邻里“陌生化”显现越来越严重。“二秀驿站”既搭建起社区服务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阵地,也为居民提供了学习、活动、歇脚的场所。通过引导小区居民参与“二秀驿站”活动,让居民互相认识、熟悉,加强了沟通联络,再造熟人社区,增进邻里关系和睦,让小区中的隔壁邻舍距离更近、感情更亲。
四、经验启示
一是要找准社会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关键是党建引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秋月门社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切实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根本问题,把小区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二秀驿站”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延伸,在居民家门口打造服务阵地,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引导党员群众增强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携手共建美好小区、美好社区。
二是要把握社会基层治理的落脚点,关键是为民导向。基层是社会的单元细胞,基层群众作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的标准。秋月门社区以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为目标导向,练好为人民服务的“绣花工”,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创新社区服务新理念开展“五式服务”,将服务举措精细化,扎实做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三是要抓住社会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关键是共建共治。聚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着力快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诉求,发挥好基层组织的宣传、凝聚和服务职责,充分整合街道、社区、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中。加强资源整合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前提,通过整合志愿者、在职党员“双报到”等多方力量协同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志愿队伍活力,形成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从而实现共建共治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