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0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30 17:51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0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文旅函字〔2024〕151号


邓信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议》(第0108号)收悉。经与南岸区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南岸区文化遗产资源概况

南岸区是重庆市主城文物大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拥有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等重要文博设施,博物馆、纪念馆12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5项,历史建筑54个,历史文化街区1个,传统风貌区2个。近五年,累计实施文物保护修缮项目30余个,包括弹子石摩崖造像保护修缮等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项目、卜内门洋行旧址保护修缮等1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项目,先后打造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等特色文旅融合项目,文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获得“全国文明城区”、“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南岸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市级及以上各类奖项10余个。建成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和三峡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承办全国首届文物保护装备学术研讨会和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在文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南岸区创建工作情况

市文化旅游委高度重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具备条件的区县申报,通过调研论证、专家评审、党委审定,2022年4月,推荐南岸区和大足区申报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南岸区提出“重庆南岸创新发展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主题,围绕“大南山—南滨路—广阳岛”空间区域,突出文物保护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文物保护与产业发展、文物保护利用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对标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标准,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

一是坚持绿色创新,探索“文物保护利用+生态文明”的文旅融合发展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协同推进文物保护与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意义十分重要。在该思路指导下,始终坚持以文化要素为核心,结合绿色创新发展理念盘活区内文物资源。持续开展广阳岛、南滨路、大南山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围绕“山、水、城、人”和谐统一,开展区域内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推进“2+3+5”提升计划(长嘉汇、广阳岛2张城市新名片,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黄桷垭老街3条老街,重庆规划展览馆、三峡科技文物保护基地、重庆开埠遗址公园、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纪念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5家博物馆),深入挖掘南滨路、大南山、广阳岛历史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实现区域整体生态文化环境融合发展。

二是坚持科技引领,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内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南岸“中国智谷”“重庆数字产业园”的科技创新优势,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技术研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物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开放文物数字化展示系统,为游客提供智慧导览、线上全景游览等服务,推进南岸区智慧博物馆建设。引入重庆声光电智联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28户,积极构建以文物保护利用为引领的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致力文化建设,倡导“文物保护利用+城市更新”。将文物建筑、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将弹子石摩崖造像历史文化公园、弹子石老街4A级景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上新街马鞍山特色文创街区等历史人文遗迹、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精心串珠成链,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城景融合,基本形成了以“文化+”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四是突出文化要地,寻求“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以推出品牌项目为着力点,带动文物保护利用全面发展。近年来,南岸区着力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结合重庆市两江四岸“城市会客厅”核心大景区的建设工作,以点带面打造区域文物品牌亮点,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品质。

1.打造故宫文化基地,构建南滨路高品质人文胜景。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达森洋行旧址为载体,对现存文物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该项目经故宫博物院、市文化旅游委与南岸区政府达成三方协议,依托抗战时期存放故宫文物的历史背景,引入多元故宫文化,将旧址片区建成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数字故宫、紫禁书院、故宫讲堂、故宫文创等丰富业态的前沿文化阵地。现已成为重庆重要的政务商务接待地和市民感受故宫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2.结合文物保护工程,创建全民共享的大佛寺文化主题公园。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弹子石摩崖造像,以场地城市人文记忆为基底,结合地域资源表达江滩文化内涵,挖掘区域历史格局和人文要素,保护和修复江岸生态环境,创造江与城融合的活力岸线,打造集服务城市、服务市民、服务社区,景观与功能兼备,游客体验与可持续运营并重的休闲商旅区。大佛寺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预计今年内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3.立足特色文化,建设重庆开埠遗址公园。依托文物建筑立德乐洋行旧址、亚细亚公司旧址等8栋重要开埠文物、2栋优秀历史建筑,在马鞍山片区打造面积约4.47公顷的开埠遗址公园,集中展现我市开埠历史。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结合当代艺术拓展空间更新,探索引入沉浸式体验方式,开发研学体系、文创体验空间,打造出一个集陈列馆、公园、人文交流体验平台等于一体,可供市民游客游、赏、玩的现代人文公园。该项目已于2023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4.开放革命文物,传承红岩精神。一是保护修缮王朴烈士旧居。由南岸区政府征收原有村民使用权,国有平台公司利用债权资金进行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同时,通过图文、实物、影像及历史场景复原等形式对王朴烈士革命事迹进行展示陈列,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教育功能。该项目被评为我市2022年度文物利用优秀项目。二是保护利用《挺进报》旧址。在不改变文物国有属性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金,对《挺进报》旧址实施外部环境整治、陈列布展,让革命文物敞开大门,让革命精神传承弘扬。2021年挺进报旧址被评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发挥宣传优势,述求“文物保护利用+书籍”。加强南岸历史文化研究阐释,编撰出版《南岸历史文化遗迹》《南岸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南岸人文历史》《南岸文物图谱》《南岸村落演变》,完成《南岸掌故》《存念·下浩》撰写,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系列片拍摄工作,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及重庆市文化遗产宣传月,积极开展各项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以历史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的形式,办展览、开讲座、开设历史文化体验课堂,增进辖区居民对南岸历史文化的了解,树立起人人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的意识。

三、下步工作

南岸区创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已有较好基础,下一步我们将配合南岸区人民政府,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批准南岸区纳入创建单位,指导南岸区开展创建工作。

(一)强化创建专业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借鉴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成区成功经验,邀请国家创建工作专家组专家现场指导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创建主题、理清创建思路、细化创建分工、落实创建责任。

(二)加大创建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主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引入社会单位和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寻求国企、央企支持,探索成立文物保护基金,力争在2026年前,全区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良好率达到100%。

(三)发展文保装备产业。用好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品牌,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支持,推动全国文物保护装备交易中心等平台,以及全国或地方文物保护研究机构落户基地,做优做强招商引资,围绕全产业链引进企业入驻。

(四)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加大与各级媒体的合作力度,做好文旅融合项目的宣传营销,增加曝光率。推动南岸区博物馆探索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三权分设改革试点。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