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文沙坪坝 一道独特的精神风景
核心提示
曾有学者这样评价,沙坪坝鲜明的历史、人文,构筑了重庆最独特的文化和精神风景。
作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区,这里集纳着红岩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等众多文化印记,被誉为浓缩版的“小重庆”。
如何用好用活这一独有资源?沙坪坝区因势利导,不断延伸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的融合、引领,助推旅游发展、深化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进而为整个区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凝聚了能量。
文旅融合
让游客享受文化大餐
“文化之旅——沙坪坝”。年初,一则关于沙坪坝旅游的新口号,让业界感受到一股颇有些“小清新”的味道——没有传统的关于景区景点的叫卖,抛却了辞藻的浮华,简单而直白的表达,却让沙坪坝个性十足而张扬。“文化本就是沙坪坝最有影响力的一张牌,将文化作为旅游的基调,沙坪坝旅游的错位发展,一目了然。”重庆社科院有关专家如是评价。
红岩文化发祥地、抗战文化聚集地、巴渝文化繁荣地——提起沙坪坝,人们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许多文化符号。从沙磁文化区到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历经岁月,文化始终是沙坪坝的立区之本,是这座城区的力量之源。
如何更好地用好用活文化这张城市名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沙坪坝区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文化之旅”的概念,希望通过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山水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文化之旅’,旅游是载体,是外显的形式,文化才是灵魂,是‘里子’。”沙坪坝区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为此,沙坪坝区布局的六大旅游产品,无一例外都打上了文化的旗帜。
歌乐名山旅游将以众多抗战遗迹遗址为依托,凸显抗战文化;磁器口古镇旅游将通过商贸业态升级,展现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旅游将以争创5A级旅游区为契机,增加文化体验。此外,沙坪坝区还将通过温泉旅游,打造养生文化;通过乡村旅游,挖掘乡土文化;通过校园旅游,将大学城打造成沙坪坝独有的文化景区。
“我们一直在探索挖掘以及更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沙坪坝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包装推广上的创新,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散发出独特的文化气味,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说。
以抗战文化为例。从歌乐山往西经过险峻的金刚坡,就能在路边看到一座修缮一新的川东民居,一棵参天的银杏树在冬日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黄——“郭沫若旧居”便掩映在这绚丽的景致中。
事实上,在沙坪坝,类似的抗战名人旧居、重要机构旧址等俯拾皆是。为了摸清家底,沙坪坝区曾在全区展开文物普查,重新审视区域内的文化脉络,进行分级、挂牌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先后收回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张治中旧居的产权,对其进行抢救性修复,到2008年,3处旧居先后对外正式开放。
目前,沙坪坝区抗战文化遗址群基本显现,重现了当年“出将入相”的抗战文化风貌,成就了一幅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也为沙坪坝区的文化旅游提供了一条丰富的线索。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浓郁的巴渝风情使磁器口成为世人了解重庆悠久历史的窗口。对于磁器口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正是沙坪坝将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的又一个典范。
这个年接待游客达600万人次的古镇,除了是重庆主城重要的旅游窗口,其本身也是一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园区内从事字画、工艺品等文化业态的企业多达247个。“正是有了对这个千年古镇历史文化遗存的整体保护和开发,才有了磁器口繁盛的今天。”沙坪坝区文广新局负责人透露,接下来,沙坪坝区有意对磁器口进行拓展改造,通过培育书画、休闲、民俗方面等内容,再策划实景性质的文化演出,将其打造成具有重庆特色的一处景区。
“可以预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将使沙坪坝在未来由一个文化大区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产业强区。同时,文化和旅游也将成为沙坪坝区经济转型的重要增长点。”重庆社科院相关专家表示。
以文化人
让先进文化成为时尚坐标
2005年春晚那一台惊艳的《千手观音》至今仍印刻在观众的记忆里。也许没有人会想到,当年《千手观音》演员的化妆造型师侯雪源就居住在沙坪坝覃家岗街道,而他本身也是一名残疾人。
3月12日,首届“感谢有你”覃家岗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上,当侯雪源从“幕后”走向“台前”,他的故事才慢慢被更多的人知晓——
22岁时的一场车祸,不仅使侯雪源左腿落下残疾,也葬送了他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然而,巨大的挫折并没有使他低头,而是让他以更大的毅力投入到化妆造型的学习中,并且凭借出色的“手艺”为上百位明星大腕担任过形象设计。
定居重庆后,在社区帮助下,侯雪源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如今,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帮助像他一样的残疾人,“专门为他们开一个店,让他们和我一样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帮到别人……”
侯雪源的故事感动了覃家岗。当天,与他一起荣膺“感动人物”的还有面对周克华无所畏惧的银行保安马志忠、热心公益的感恩人杜象生等。
“他们让我们欣赏了道德的魅力,体会了生活的真谛,他们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草根英雄!”一名社区群众如此评价。参加颁奖典礼的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这些道德模范不仅为街道,也为沙坪坝区的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以树立典型为载体进行文明传播,是沙坪坝区深化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李明素到巫大勇,从冯国珍到梅现成……近年来,沙坪坝区利用文化大区的优势积淀,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引领道德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如何更好地将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沙坪坝区的探索实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示范——除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沙坪坝以文化为主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样有声有色。
在文明单位建设中,沙坪坝区将道德讲堂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实现干部员工高素质、工作推进高质量、经济社会高效益。在文明社区建设中,以邻里文化为特色,借助坚持开展了50多年的“黄葛树下广场故事会”、开展了20多年的“星期日讲座”等平台,实现“社区一家亲”。文明村镇建设旨在打造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家风,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民风,移风易俗、科学文明的村风,以“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美丽乡村”。
此外,结合“教育强区”的实际,沙坪坝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是成为“以文化人”的重要手段。
沙坪坝区坚持开展了6届的德育剧展演比赛,以德育剧的形式,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成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品牌。以发扬民俗为特色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在寓教于乐中实现了文化的传承。还有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如回龙坝中学的“礼”文化、金沙街小学的“三品”教育、莲光小学的“莲”文化、青木关镇小学的“仁爱”教育……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实践,夯实了沙坪坝的思想道德之基,为沙坪坝区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城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乐民
让“慈孝”成为
社区生活的主旋律
30多桌宴席整齐排列,近200名70岁以上的长者围席而坐,把酒言欢。席间,老人们自编自演的舞龙表演、太极拳展示“轮番上阵”,引来欢声笑语不断……
重阳节,中梁镇龙泉村的一台“百老宴”,让老人们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中,感受着浓浓温情。“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原以为过节肯定是冷冷清清的,没想到村里考虑得这么周全。”半杯啤酒下肚,71岁的黄光权老人乐呵呵地说。
龙泉村是一个典型的老龄村,常住人口4000多人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700多人,70岁以上老人191人。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09年,利用村里不少人都是文艺爱好者的优势,一支以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为主题的特殊队伍——老年人协会正式成立。通过这一平台,老人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打拳健身,队伍很快从十几个人壮大到数百人,现已覆盖全村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
有了“组织”,各种以老人为主的文化活动也随之蓬勃开展。以“百老宴”为代表,老人们的幸福生活已经成为龙泉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不只是龙泉村,在整个中梁镇,通过“孝”文化的口耳相传,关爱老人早已不仅是“小家庭”内部的事,而是社区“大家庭”的责任和共识。新店子社区的“粽叶飘香,老少同乐迎端午”包粽子比赛,龙泉村的舞龙灯、划龙舟系列活动……“对许多独居老人来说,热热闹闹的氛围就是一份最好的礼物。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区、邻里的关爱和温暖,也能让每一个参与的人深刻体会到尊老养老,人人有责。”中梁镇社区负责人说。
事实上,以中梁镇为代表的敬老文化的开展,只是沙坪坝以文化建设促社会和谐的一个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境界。”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区域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沙坪坝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以文化育环境,以文化聚人心,进而造就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可持续的社会和谐。
在这一理念下,以社区为基础,大量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沙坪坝区俯拾即是——
针对大规模征地拆迁,场镇居民大量激增的现状,土主镇培育出乡土民乐队等8支文艺队伍,通过他们的引领带动,加快“农民变市民”;有10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小龙坎街道嘉福苑社区则通过广泛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渝碚路街道创新举办“社区平安新闻发布会”,面对面化解居民矛盾;歌乐山镇成立腰鼓队等文化队伍,培养居民“有雅趣、干雅事、做雅人”……
得益于这些文化队伍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拉近了邻里距离,提高了居民素质,化解了积怨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称,在从文化活动中受益,从文化生活中感受幸福的同时,社会和谐、社区共建、邻里互助的理念也在人们心中逐渐生根拔节。
文/王萃 王彩艳 图/沙坪坝区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