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布,重庆市渝北区榜上有名。
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从就业创业、走访慰问、权益维护等方面为广大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提供精准服务和有力保障,受到各方好评。
从企盼看差距
“10+”服务应运而生
“英雄为祖国尽忠,我们代英烈尽孝。”4月12日,渝北区组织“传承红色基因·关爱烈士遗属”健康体检活动,为全区77位烈士遗属提供免费体检,表达对烈士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暖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心、关爱!”敖奇国烈士家属敖其兰,在体检现场道出了烈属们的心声。
今年“七一”前夕,93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邓元友家中来了一批客人。
来自芳华医院的医师团队为老人检查身体,耐心提醒老人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请老兵看一场红色电影、为老兵定制军旅茶杯、为百岁老兵送生日蛋糕、组织参战老兵疗养、请优抚对象外出参观……这些暖心举措,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这是渝北区组织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关爱老兵志愿行”活动的一部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杨万萍介绍,最初他们制定了为退役军人提供“一本档案、一个水杯、一把雨伞、一场电影、一个蛋糕、一次疗养”等“十个一”服务,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从优抚对象的企盼中找差距,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已由过去的“十个一”升级为“10+”,努力做到“优抚对象有需求,我们有服务”。
渝北区通过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三级常态化联系制度,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走访工作,累计联系退役军人108987人次,走访86393人次。
在深入开展“全覆盖”“常态化”走访慰问的同时,渝北区针对党龄50周年以上的部分困难退役军人、边海防现役官兵、烈士遗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实际,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明确“一对一”关爱联系工作人员,在入户探访中倾听优抚对象心声,切实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渝北区结合优抚对象普遍诉求,不断扩展服务范围,量身打造6个种类的社会化服务项目,针对性开展情感陪护、心理疏导、爱心理发、送医帮护、健康体检、生活帮助等服务活动。
从缺失看短板
公园多了一道“墙”
建于1986年的碧津公园,堪称渝北区地标式建筑。
6月26日中午,记者前往这里“打卡”。没想到,这座修建多年的公园依旧活力十足、人气旺盛。已近中午,仍有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同行的人武部部长王代兵解释说,这座公园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它多了一道“墙”,增添了“英雄气”。
公园里有一道国防教育文化长廊。占地2500平方米的长廊,镌刻有渝北烈士名单、军人代表名录、革命英雄事迹、各大战役介绍等,每当游客走到此处,总会不由自主停下脚步、凝神细观。
缺什么补什么。这道引人注目的“墙”,还镌刻着“渝北军史大事记”。走近看,渝北有史可考的重要战事、国防动员工作一一清晰记录,见证着这里的双拥历史与传统,以及军民团结一心、共建家园的奋进征程。
革命烈士王朴,有着“富家子弟,革命母子,毁家纾难,资助革命”的美誉。王代兵介绍,每逢清明和烈士纪念日,园内王朴烈士的雕像前总会摆满鲜花,公园的“市民道德讲堂”前,也经常能听到志愿者讲述王朴等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从公园里的国防教育文化长廊,到街道上奔流不息的双拥主题巴士,再到遍布机场、车站、广场的巨幅双拥标语,双拥元素随处可见。渝北区还创新开展红色电影周巡播、革命歌曲展播、军歌大合唱、双拥运动会等接地气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浓厚双拥氛围。
“老前辈打江山名垂青史,后来人保家国继往开来。”渝北区英雄长卷不断增加新的篇章,越来越多的人主动为拥军工作作出新贡献。前不久,一个街道商会主动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动员会员企业结合自身资源和退役军人需求,助力退役军人更好发展。除举办退役军人专场就业招聘会外,他们还积极开展为更多优抚对象免费体检、捐赠防暑降温药品、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等活动。
从急需到急办
新单位“1号函”的见证
在渝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档案馆,1号函成为一种特殊见证。
2019年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刚刚成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这个新组建单位发出的第一份公函有些出人意料:《关于推荐退役军人王××同志求职的函》。
其实不必追问主人公是谁。王××是全区退役军人的“四万分之一”。退役军人事务局为何将他的求职问题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翻开档案,我们顿时明白了:这位退役军人曾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行动。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他双膝受伤,被评定为八级残疾,家庭较为困难,迫切需要一份工作。
“关爱功臣,就是支持部队建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入户解难帮困,根据他本人技术特长和就业意愿,经多方协调最终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当年3月19日,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陪同,这位光荣的退役老兵前往渝北区人防技术保障中心报到上班,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保障好退役的,才能鼓励好服役的。渝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渝北籍现役官兵备受鼓舞,安心服役,努力在部队建功立业。
为了引导退役军人走好二次就业、建功立业的第一步,渝北区精心筹划“退役第一课”,邀请来自国防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等军地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帮助退役军人进行心理调适、就业创业政策解读、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园建设。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已完成2606名退役士兵高职扩招身份认定,帮助612人成功就业。
军地协同有效果,多管齐下安置好。截至目前,渝北区已先后完成262名军休干部、转业干部、转业士官和随军随调家属的安置任务,实现增加行政编制占比、充实基层专武力量、拓宽转业士官安置路径“三大突破”,赢得部队、地方、用人单位和个人多方满意。
从休闲到培训
“老兵之家”多功能
“老王,最近气色越来越好了!”早上,75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兴云吃过早饭后,总是习惯在兜里揣一个茶杯,漫步到离家不远的“老兵驿站”。绿树下,老战友们气定神闲地看书、写字、下棋、做理疗……
老兵们是这里的常客,和工作人员熟得好像一家人。工作人员傅梨提着一包零食,擦着汗进门。“不赶巧,好多店还没开门,跑了好几家才凑齐这一包。”除了送茶倒水、帮做理疗,傅梨偶尔也会买些小零食给老兵们,像对待家里的长辈一样,让他们开心。
在渝北区,像这样由政府牵头、为退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量身打造的温馨港湾,还有很多。各种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专业规范的服务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2019年11月,渝北区分两批次组织开展了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活动,来自全区20个镇街的81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了疗养。
政府搭台,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自发参与优抚对象服务平台建设。由退役军人陈功自筹资金打造的全区首个民办“老兵之家”,已累计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学习培训”“解困帮扶”等专项活动72次,接待老兵近5000人次。
“老兵之家”还专门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在陈功的“老兵之家”,拥有职称或职业资格的专职教师14人,教室4间,实训场地4个,有大小挖掘机、叉车、铲车、焊机和塔吊等专业设备。转业士官陈大金在这里经过两个月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每月收入1万元左右。“高质量就业才是硬道理,是检验培训效果的硬标准。”陈功开心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整个渝北区,为优抚对象多做暖心事、贴心事已成为社会共识,军民齐心,各界合力,优抚对象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