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各界人士路祭张自忠将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0 11:17

涪陵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爱国情怀血性的城市。不仅有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早期战斗业绩,也有抗日战争中涪陵十万儿女参军参战的爱国壮举。据《涪陵文史资料》记载:仅1939年至1942年这4年中,涪陵县就向前方输送兵员达9万余人,原川军43军26师、20军133师和134师等部队,都是以涪陵籍士兵为主要力量的军队。他们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大部壮烈牺牲,忠骨埋他乡,英魂祭中华。大后方的涪陵人,也爱国热情高涨,日夜关注前方战局发展,捷报飞来,喜泪如雨;国殇惊魂,泣血椎心。张自忠将军灵柩过涪陵时,涪陵各界群众数千人在长江边举行过隆重庄严的路祭。

张自忠上将与敌殊死搏斗壮烈牺牲

张自忠将军本是山东人,原西北军将领,1933年曾率部参加过喜峰口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后代理过北平市长。从1938年起,他先后参加过徐州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历任国民党第59军军长、第27集团军军团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与日军殊死搏斗中壮烈牺牲,时年48岁。张自忠将军在徐州保卫战的台儿庄大战中,功勋卓著,是李宗仁将军的爱将,所率部队为抗日战争中令日本侵略军闻之胆寒的威武之师。他牺牲的噩耗传来,举国震惊,全民哀痛。他是抗日战争中我国殉职的最高将领,也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战场上盟军牺牲的最高长官,军阶为上将。蒋介石下令将张自忠将军遗骸运回陪都重庆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安葬在北碚的梅花山上。张自忠将军也是国共两党都共同祭奠的抗日英雄之一,冯玉祥为其题写墓碑,国共两党要人同时致信致电悼唁。湖北宜城一度更名为自忠县,北京、汉口、天津、济南、上海、徐州等城市都有自忠路。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北碚张自忠墓园至今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涪陵民众江滩悲祭将军

张自忠将军的灵柩从湖北宜昌出发,专用一只小火轮搭载逆长江而上,沿途都有大小规模的路祭活动,尤以涪陵的祭祀最为隆重。那天,天气晴朗,河水上涨,岸边临时搭建的竹篷木屋商铺堆栈全部拆尽,只有一片卵石沙滩。省中、县中、女中、涪光中学等学校师生,以及各机关法团、驻涪部队、商号码头工会代表,地方民兵约四五千人齐聚涪陵城萝卜市官码头肃穆静候。江边临时搭起了祭台,台上摆满了香烛钱纸和供品。祭台四周竖了许多长竹竿,竹竿上缠满各式各样的鞭炮。据说这些香烛钱纸和鞭炮都是本城那些店铺自觉捐献的。县政府的大小官员和差役,师管区的长官和兵丁,一律臂缠黑纱,胸佩纸花,其余人因消息来得仓促,人数又多,未来得及准备这些东西,只得临时在旗杆上象征性缠点儿黑布。把悲痛之情写在脸上,皱在眉间,藏在心头。

上午十点左右,远远一声汽笛长鸣传来,人们寻声向长江下方望去,只见约五公里以远的黄桷嘴处,有一只船影出现,一股黑烟直冲云天。县政府负责指挥路祭的人招呼各单位立即按指定的位置排好队,肃立恭候张将军灵柩到来。这时,江边大小船只自觉靠岸停航,连平时爱吼号子的乌江舵笼子,麻柳嘴渡船、北岩寺双飞燕渡船以及像树一样飘在大小港湾的打鱼船,都靠岸停泊,鸦雀无声。由于江水上涨,江面比冬春时节宽了一倍多。上水船航行较慢,尽管小火轮开足马力,这段水路仍然航行了约半个小时。船到码头,只见船舷两旁站满佩戴黑纱的持枪士兵。突然汽笛长鸣,浓烟滚滚,火轮鼓浪缓行,向涪陵各界人士致意。岸上哀乐齐奏,鞭炮震天,祭台上香烛缭绕,台下大堆纸钱点燃。师管区的长官庄严面江酹酒,表情悲戚。“打倒日寇,还我河山”“张总司令精神不死”“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声此起彼伏,直冲云天。整个河坝气氛庄严,涪陵军民同仇敌忾。此时江水呜咽,青山不语,长风拂面,天地同悲。充分表达了涪陵各界人士对张自忠将军的哀悼之情。火轮稍事停留,再次拉响汽笛,以示答礼。然后徐徐从岸边驶过,船舷上军人朝天鸣枪之后,再次肃立,和岸上人群告别。

船过龙王嘴,才加足马力,向重庆驶去。岸上的群众目送专轮过荔枝园,到黄旗口消失在龟龙关下,才缓缓离去。

含山记者徐华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