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关爱残疾人,江津区干了这些暖暖的事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8 12:4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今年全国助残日的活动主题。

目前,我区有持证残疾人5.4万人,他们的小康生活建设得如何?带着这个民生问题,在第28次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笔者走进区残联,并深入到建设工地、工厂、农村、残友家中,对惠及残疾人的政策以及他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了解。

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主体完工

让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这是残疾人工作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残疾人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我区新建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且很快就要交付使用。为了解工程建设情况,笔者走进建设工地进行了采访。

图为即将启用的江津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从江津城区出发往先锋行驶10多分钟,在距离高速公路收费站约200米处的地方就是康复服务中心。刚下车,一座红色外墙的大楼便映入笔者眼帘。走近一看,工人师傅们正在忙活着安装电梯。

据了解,该中心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于2016年10月动工建设。

“康复服务中心为5层楼,内设门诊部、医技部、住院康复部等三个功能区。其中,医技部主要为残疾朋友提供照光、照片等医疗检查服务,楼内功能区均有无障碍设施。”区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向记者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残疾人康复,康复服务中心的住院康复部将提供100个康复床位,门诊部日接诊量可达150人,医技部则为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

伴随内部装修和环境绿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很快将正式启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一流的康复服务水平,都将在各类伤残人员的早期干预、后期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让他们在这里享受到优质的康复服务。

残疾人生活起居无障碍

“这厨房是区残联帮我改造的,灶台不高不矮,使用起来刚刚好。”家住鼎山街道东门社区大同路55号的重度残疾人滕明德,说起区残联为他“量身定制”的无障碍设施就乐开了花。

图为即将启用的江津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滕明德幼年时因感冒并发症落下了双下肢重度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早年在几江街道东门口的一个街巷口摆起小摊,从事修补擦拭皮鞋、配钥匙、修补锅碗瓢盆等手工活。两年前,他为了照顾90多岁的母亲,毅然放弃生意回归家庭,母子俩每月仅靠400余元的低保金生活。区残联得知情况后,立刻对滕明德家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并依据滕明德的身体情况,“量身定制”了一个全新的灶台。从此,滕明德做饭更得心应手了。

无障碍设施改造,是我区针对残疾人家庭推出的一项惠民工程。据区残联工作人员介绍,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是指通过对残疾人居住环境改造,减轻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实现残疾生活起居和出行无障碍,让残疾人行得通、出得去、能入厕、洗上澡、晒得上阳光。

近年来,区残联充分利用中央和重庆市项目,同时加大了地方配套资金力度,严格遵循“量体裁衣、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设计原则,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对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每年以230多户的速度递增。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近12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得到改造,回访满意率达100%。今年,又有贾嗣、夏坝、西湖、杜市等綦河片区的23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得到改造。预计到2020年,全区将完成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舒心。

残疾人开心住上安全房

“75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厨房、客厅、客房全都有,总共花了4万多元,政府就补贴了3.5万元,我自己只花了不到1万元。”永兴镇周岩村六社的张永香谈到自家那通风好、光线好、结构合理、安逸舒适的新房子笑得合不拢嘴。

图为永兴镇周岩村残疾人张永香开心地生活在改造后的房屋里

张永香10年前因腰椎肩盘突出,坐骨神经受损,导致下肢完全瘫痪致残。由于她家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落后,常年生活在低矮潮湿、光线阴暗、破烂不堪的环境中。区残联了解她的困难后,对她给予特别的关心帮助,将她的住房纳入D级危房改造。2017年,新房落成,张永香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图为腾明德在改造后的厨房洗菜煮饭

张永香家的变化仅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的一个缩影。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是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区残联每年都发出通知,要求各镇(街)残联主动与建设、国土等部门做好衔接工作,深入现场、实地核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精准识别、全面公示、据实上报,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

在改造方式上,以镇(街)为单位,采用集中改造和分散自行改造相结合的办法。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近5年来,我区每年都以120户的速度递增,到目前为止,全区有600多户残疾人家庭住上了放心房、安全房。

残疾人劳动就业有保障

“通过就业培训,我拥有了一技之长,失业之后又很快在江津城里找到了工作,我也能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养家了。”谈到就业后的生活情况,肢体残疾人曹刚高兴地告诉笔者。

图为参加江津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的全体同志合影

曹刚的情况不是个例。“就业一个人,幸福一家人”是我区残疾人就业工作一贯坚持的理念。在这个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区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累计安排残疾人按比例就业2000人;成立了江津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协会,成员单位多达26家,构建起了“协会 企业 残疾人”的就业模式;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每年举办电脑、肓人按摩、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班,每年培训人数多达800人;与此同时,鼓励自主择业与创业,培植了残疾人微型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人,残疾人从事个体商业、修理、裁逢等行业个体户200多户。

就业帮助残疾人实现了人生价值,找到了生活的尊严。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区残联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残疾人就业机制和管理机制,让凡有劳动能力,而又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了充分就业。与此同时,区残联还十分重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在残疾人职业鉴定、职业评估、职业介绍、就业登记等方面都做到了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力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受到上级领导、专家和残疾朋友的好评。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