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终点站”的“摆渡人”,温暖逝者“最后一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31 07:47

搬抬遗体、鞠躬礼送、调压点火、冷却捡灰……3月2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馆的火化车间里,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火化班班长刘阳和工友们正井然有序地进行各项作业。滚烫的火炉前,刘阳神情肃穆,满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一天,他和班组成员陪伴百余名逝者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馆是长春主城区唯一的殡葬场所,每年约有两万名逝者在这里走向“生命终点”,遗体火化师刘阳就是“生命终点站”里的“摆渡人”。

由于工作特殊,刘阳的职业直到现在仍被不少人排斥和回避。不过,经历了无数次“摆渡生死”的磨炼,刘阳在默默坚守中始终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并在岗位上不断收获内心的充实。

01

考验水平的技术活

遗体进入火化车间后,刘阳正在用电脑扫码核对信息。

3月28日,农历逢九,按照当地“七不出,八不葬”的传统民俗,火化班在这一天要干完相当于3天的工作量。清晨不到4点,天还未亮,刘阳和工友们便已全部到岗。

更换工作服、佩戴工号牌、检查火化机……麻利地做完一系列准备工作,刘阳一头扎进紧张忙碌的火化程序里。

因为需要实时观察遗体火化情况,随时调整设备参数,刘阳没一会儿就出了不少汗。

提到遗体火化师,很多人认为这是个“胆子大就能干的体力活”,实际不然。刘阳告诉记者,火化机包含炉体、风气系统、电控系统等,需要定期维护,火化机工作时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影响车间工作效率和殡仪馆形象,还会影响逝者家属情绪。

“炉内火焰呈蓝色是燃烧的最佳状态,需要随时调节风阀控制火苗大小。”与影视剧中白细的骨灰不同,高质量的火化是在最短时间内烧出干净且相对完整的骨灰。由于每具遗体的自然状况、冰冻程度、易燃情况不同,必须依靠火化师用经验做出判断。

火化技术需要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从新手到高手,少则需要两三年,多则需要五六年。因为勤奋、爱琢磨,刘阳上岗后半年就能独立操作。

火化机里包裹线束的拖链通常是前置的,工作时顺着炕面底部进入火化炉,由于是塑料材质,在高温环境下氧化特别快,半年左右就要更换一批。刘阳和工友们一起琢磨,把拖链从前置改成了后置,使用寿命延长到了1年以上。

类似这样的小改小革还有很多。“我们就是想尽自己所能,把这份工作做好,让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慰藉。”刘阳说。

02

“再苦的差事也得有人去干”

工作间隙,刘阳坐在火化炉旁的休息椅上喝水。

火化班平均每天要火化五六十具遗体,面对高温的熏烤、刺眼的火光、呛人的粉尘,刘阳和工友们不仅要懂技术,更要能吃苦。

“最怕三伏天,十几台炉子运行起来车间就像一个大烤箱,4个空调全开着,温度也有40多摄氏度,即使啥也不干也会出一身汗。实在受不了了,我们就到空调出风口前喘口气。”刘阳说,火化班22个人清一色是“大老爷们”,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

每位遗体火化师初入行时都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时至今日,刘阳仍清晰记得老师傅带着他火化第一具遗体时的情景,“一整天啥也吃不进去,适应了一周才缓过来”。

今年46岁的刘阳并非专业出身。2014年之前,他一直在救助管理站工作,后来在民政系统内部的岗位交流中被选派到殡仪馆成了一名殡仪车队司机,并一步步升任到车队中队长。因为踏实能干,还有一副热心肠,他又被领导选中“空降”到火化班当班长。

“在哪儿都是服务社会,再苦的差事也得有人去干。”言谈中,刘阳性子里的洒脱展露无遗。两番被调到别人避之不及的岗位,他从没讲过条件。

刘阳成为班长后,班组陆续进了七八个新人。每次来新人,他都会如兄长般地耐心陪伴其度过适应期。

“刚来时,我不敢自己一个人在单位走路,又不好意思说。班长心细,每天都会早来,到门口接我一起走,我值班时他也陪着。”90后小伙杨康对此十分感激。

03

期待理解与尊重

结束一天的工作,刘阳正在对火化炉进行检修。

初见刘阳,他略显拘谨,记者主动提出握手,他才迟疑着伸出手来。“不是我不够热情,实在是这个职业特殊,我从来不主动跟别人握手,就怕对方有忌讳。”刘阳说。

表面能看到的苦、脏、累,只是遗体火化师需要“承受之重”的冰山一角。出于对死亡的忌讳,大多数人对殡葬行业及其从业者或多或少带有偏见,对遗体火化师尤甚。刘阳和工友们被动地养成了一些习惯,比如,不主动抱别人的孩子,不看望病情严重的患者,不会参加朋友的婚礼。“就怕让人觉得不吉利。”刘阳说。

初入殡葬行业,刘阳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小朋友们聊天时喜欢问各自父母的工作,他听到儿子说起自己的工作,心里多少有点儿不是滋味。“我跟儿子说,爸爸的工作叫殡仪车队司机。他还小,不太懂,但是我会跟他解释,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殡葬是必须面对的人生大事……”

虽然家人都很支持刘阳的工作,不过当初要调到火化班时,妻子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能不去吗”“你不害怕吗”……出于对丈夫的理解和心疼,妻子最后也只是默默叮嘱,“下了班要好好洗澡。”

“我真不觉得干这个工作掉份儿,反而是这份工作让我看淡了名利纷争,更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更珍惜健康与亲人,并对生命充满敬畏。”刘阳说,他会一直坚守好自己的岗位,用周到的服务为逝者守好人生“最后一站”,温暖“最后一程”。

“希望社会对殡葬行业从业者有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尊重,用平常心来看待他们,少一些排斥和偏见。”采访快结束时,长春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会主席张蕾对记者说。

记者 | 柳姗姗 彭冰

摄影 | 柳姗姗

编辑 | 罗娟 陈晓燕 王维砚

工道第 576 次推送

往期回顾

工道·一周速览 | 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召开;民主管理指导站成招商合作招牌

工道·专题 |别让绩效考核跑偏④ 绩效考核意在激励,岂能沦为随意惩戒的借口?

工道·专题 | 退休再就业职工遭遇工伤后……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工人日报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工道·专题 | “生命终点站”的“摆渡人”,温暖逝者“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