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孙女 赡养江津长寿老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9 17:17

8月4日早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炊烟隐隐,田舍间鸡犬相闻。袁真素和往常一样,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烧柴做饭,给奶奶何树彬穿衣、梳洗、喂饭,陪她散步,等她忙完这些准备“上坡”种地时,太阳已经洒遍了整个村子……

这看似平常的祖孙间的一幕幕温情画面,背后却是“捡”来的孙女反哺养育恩的动人故事。

袁真素搀扶奶奶何树彬出门散步

41年前,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女婴被遗弃在坟山上,年过七旬的何树彬将这个弃婴“捡”回家收养。

11年前,这个被“捡”来的孙女放弃在外打工,毅然返乡,用勤劳的双手反哺着奶奶的养育之恩。

大德者,必得其寿,今年112岁的何树彬是江津目前最长寿的老人。

何树彬的身份证

坟堆里“捡”来的孙女

那是1982年12月的一天,年过七十的何树彬前往后山捡柴,路过一个坟堆时,草丛里一条半新的裤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谁的裤子掉在这里了!”她走近一看,里面竟然包裹着一个女婴,全身通红泛紫,奄奄一息。

“这是条人命啊!”发现婴儿还活着,何树彬丝毫没有多想,抱起孩子赶回了家。

回家后,老人和儿子袁洁祥一起检查了一下,发现婴儿的身体情况比想象中严重得多。孩子刚刚出生不久,大腿和手臂处已经溃烂,呼吸微弱,憋气症状也比较明显。

何树彬和袁洁祥赶紧把孩子送到了乡卫生院。“孩子几乎是没救了。”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心肺功能弱小,皮肤溃烂引发了感染,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看,可以说是判了“死刑”。

袁真素给奶奶何树彬喂饭

拿着医院开的药物回家后,何树彬却没有听天由命,一方面给孩子仔细喂药,一方面到处打听起偏方。“也许这个孩子有福气,会挺过来呢”。

一家人的善良成了这个孩子活下去的希望,在精心照料下,孩子的身体逐渐好转,一条小生命被成功救回。

但在那个时期,家里添了一名婴儿,可不是多双筷子这么简单。家中没有奶粉,老人就将大米熬成黏稠米糊糊,一口一口喂给孩子;袁洁祥也从不富裕的家庭中挤出钱来,托人去江津城区购买奶粉;为了确保孩子的营养来源,一家人四处打听,为孩子寻找乳母,在找到隔壁村一位奶水充足的妇女后,因付不出“乳孩子”的工资,何树彬竟然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一头正在产仔儿的母猪送给了对方。

“这娃儿上辈子积了大德,遇见何??菡饧胰恕!崩先艘患揖戎??さ氖录V鸾ケ蛔罅谟疑嶂???簧傧缜锥际?鹆舜竽粗浮?/p>

袁真素和女儿陪奶奶何树彬聊天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也越来越健康。然而,上学需要户口、出生证明等一系列手续,但如何证明这名孩子的合法来源,从而顺利地办下一系列手续,却成了件“麻烦事”。

何树彬一家也开始东奔西跑为孩子出具一系列证明,甚至找到了当年医治过孩子的医生作证。最终,孩子的户口顺利落户,一辈子没有结过婚的袁洁祥正式以“养父”的身份成了孩子的监护人,孩子也有了属于这个家庭的名字——袁真素。

“娶我就必须跟我一起照顾奶奶和爸爸”

时光荏苒,转眼20年过去。

长大后的袁真素出落得亭亭玉立,吸引了不少追求者的目光。但她有一个前提条件:男方要到自己家来生活,跟自己一起照顾奶奶和父亲。

袁真素陪奶奶何树彬聊天

这不就是“倒插门”吗?这一“苛刻条件”吓退了不少爱慕者,却感动了同样朴实的农家汉子周大江。“我明白你的想法,负担再大,我们一起扛!”周大江的一番话打动了袁真素,俩人正式结为夫妻。婚后,周大江如约搬进了袁家,与妻子一起照顾奶奶和父亲。

一家人过得幸福而充实。不过,在那个年代,务农的日子总逃不过清贫,外出打工成为一种“潮流”。小两口也想过外出打工改善家庭生活,但总是放心不下家里人。在两位老人的一再劝说、保证下,小两口终于下定决心,与乡亲们一起南下打工。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11年前,101岁的何树彬在家里摔了一跤,腿骨骨折,需要卧床休养,这时袁真素的养父袁洁祥已经年过六旬,身体状况欠佳。

听到这一消息后,袁真素没有犹豫,在与丈夫简单商量后就辞职从潮州返回了中山。

对于已为人妻、为人母的袁真素来说,照顾奶奶的认真和细致,可以说与照顾儿女一样:老人因疼痛胃口不佳,就变着法子做些开胃、易消化的菜肴;天气炎热,每天及时给奶奶擦洗和换衣裤;天气阴冷了,背着奶奶到门口晒太阳……在袁真素的精心照顾下,3个月后,奶奶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

而这,仅仅是她作为家庭“壮劳力”的一部分事务。从清晨喂猪开始,清扫、下地劳作、换洗衣被、照顾孩子、张罗晚饭,一张“从早到晚”的劳动日程表,成为了她一直坚持十多年的生活。

袁真素为奶奶做豆花饭

如今,任何人走进袁真素那栋两层的小砖房里,都会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陈设虽然简单,但窗明几净,老人和孩子穿着不豪奢,但干净整洁。这一切都向外人透露着这个家有着一个能干、贤惠的主人。

袁真素的言传身教,对下一代也影响深刻。曾孙辈的孩子们一进家门,都会争相问候、照顾老人,上学的孩子还会主动为老人背诵诗歌、课文……

有一种爱,很小,无须惊天动地,无须甜言蜜语。

这些年,袁真素的孝心也深深感动着乡邻。同一个村民小组的王世香用“难得可贵”形容袁真素,“她对奶奶又细心又有耐心,而且一照顾就是好多年,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提到自己的孙女,如今已言语不便的何树彬连说了三个“好”字!

“奶奶把我捡回来辛苦拉扯大,现在她老了,正是需要我陪伴的时候”。袁真素说,再苦再累,只要看到她开心,我就值了。

你给我新生,我予你颐养。2022年,袁真素的事迹引起了中山镇党委、政府的关注,将其评为“中山好人”。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恩报恩、孝老爱亲”的美德赞歌!( 陈婷 贺奎 张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