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天津寝园、天津憩园)
持续推进“永生缘”节地生态安葬 打通精准暖心服务“最后一公里”
穆德旺
在5月底刚结束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的两位员工分别荣获了公墓管理员赛项个人奖二等奖、个人奖三等奖,为天津殡葬争得了荣誉。值得一提的是,她俩还是“永生缘”礼仪服务队成员,负责节地生态安葬服务工作。按照局党组的部署要求,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瞄准“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运用“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带头推进殡葬改革,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积极开拓多种绿色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持续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打通精准暖心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造“永生缘”品牌 加强节地生态安葬宣传
今年清明祭扫期间,在“永生缘”节地生态安葬区域,前来祭奠的家属络绎不绝,他们通过深深地鞠躬,并轻轻地与逝去的亲人诉说衷肠,或怀念自己的亲朋故友,释放自己思念的情感。
2010年,天津寝园首次推出生态安葬形式。2019年,天津憩园再次开发出1.7亩新节地生态安葬区,命名为“永生缘”节地生态安葬。通过几年努力,“永生缘”品牌在天津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参加完“永生缘”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后,市民孙女士依旧沉浸在对亲人的思念当中,谈起参加此次活动,孙女士表示:“我爷爷奶奶去世二十多年了,他们活着的时候就说过希望去世后能把骨灰撒到土地里,我前几年在社区参加活动时,了解到节地生态安葬,所以就参加了‘永生缘’的活动,也算完成了老人的心愿。”正如孙女士所说,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经常来到社区开展文明祭扫倡新风的活动,向居民宣读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居民采用文明简约、低碳安全的祭扫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
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业务一科负责人介绍说:“从2018年开始,我们创新节地生态安葬举措,不再受限于清明节开展活动,实现了节地生态安葬常态化,每年除了举行大型的‘永生缘’活动外,还举行了节地生态安葬循环场。”
服务群众“零距离” 入户办理暖心代葬业务
为满足不能前往现场办理相关业务的家属需求,市民政局持续开展“代祭、代扫、代撒、代葬”四项暖心代办业务,其中,天津寝园、天津憩园提供免费代替家属进行节地生态安葬服务。
今年2月份,年过七旬的李大爷打电话咨询,由于没有子女,自己年纪也大了,他想以草坪葬的方式安葬老伴儿的骨灰。工作人员获悉,李大爷出了交通事故在家休养,无法参加节地生态安葬仪式,与他约定好时间上门服务。入户时,工作人员熟练地为老人办理好手续,详细地介绍了安葬流程,工作人员起身离开时,李大爷连声道谢:“谢谢你们帮忙,你们都是好人。”
与李大爷类似的是,赵奶奶和老伴儿腿脚儿都不好,她一直想将父母和祖辈的骨灰进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入户帮他们办理了手续,节地生态安葬后,工作人员将安葬仪式照片通过微信发了过去,赵奶奶回复了一个大大的赞。
像李大爷、赵奶奶这种问询电话,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负责接线的工作人员经常都能接到。“老人的问题一般都很多,有的年纪大了听力还不好,工作人员都会耐心地讲解。如果市民家里确实有困难,无法亲自过来办理,我们会入户办理,并代替他们安葬逝者,真正做到精准暖心服务。”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业务一科负责人如是说。
成立“金牌”服务队 提升精准为民服务水平
清明祭扫期间,在天津寝园、天津憩园内,总能看到市民推着一款黑色的便携式小推车前来祭奠亲人,原来这是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给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精心准备的暖心服务项目。据现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可降解骨灰盒一般都比较重,我们在原有赠送雨伞和水杯的基础上,新增了便携式小推车。市民报名节地生态安葬,办完手续后就可以领到小推车了。”
在提升精细化现场服务的同时,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了更好的服务节地生态安葬,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成立了“永生缘”礼仪服务队。平时,他们各司其职,有任务时,他们一起行动。在节地生态安葬活动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服务队的身影,他们细心、周到的服务获得了群众好评。说他们是一支“金牌”服务队,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们当中的刘立萌、常雪莹分别获得了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天津选拔赛公墓管理员竞赛的第一名、第二名,她们还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分别获得了个人奖二等奖、个人奖三等奖。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金牌”服务队,再加上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永生缘”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的举办经验越来越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获得了更多群众的认可。
为民服务无止境,排忧解难暖人心。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将持续推动局党组提出的“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和“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落实落地,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祭扫环境,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暖心的服务,不断提升公众的服务满意度。
新报记者 穆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