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镇真的打通了便民服务一公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03:33

“半个多小时,就办成了一件人生大事,激动又感动哦!”刚从外地回来领结婚证的村民小李高兴地说,现在镇上办理真方便,过去还得跑70多公里去綦江城区,费时费力费钱。

“一个窗口就能办完所有事,贴心。”不久前,村民赵福全想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子,告别了以往找多个领导签字、多个办公室轮流签章的煎熬,让他倍感轻松。

近年来,重庆綦江区打通镇的居民们外出办事,感受到巨大的变化,不但办事距离近了,办事速度快了,而且政府的服务更贴心了。

这变化的背后,是源于打通镇深化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探索推进权责统一、大部门制、简化审批等改革创新,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强镇扩权释放发展活力。

3.jpg

脚大鞋小   村民办个结婚证要一天 

打通因煤而兴,素有“乌金打通”之称。与贵州习水县寨坝镇、大坡镇接壤,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余人。是全国重点镇,重庆市最大的无烟煤和动力煤生产基地,綦南经济、文化和商贸物流中心。

幅员面积大,人口多,经贸繁华,渝黔边界重镇,这是打通镇的特点。与其规模相比,镇政府提供的资源和公共服务则出现了明显短缺。

“镇政府的资源有限,就像脚大鞋子小,小马拉大车,往往捉襟见肘,你说难不难受!”打通镇党委书记张智说,

以过去办结婚证为例,过去只能到綦江城里去办,对于打通镇偏远村落来说,往往需要一天时间。

“ 领个结婚证要先包车到镇里,再从镇里坐大巴车到綦江城区。赶在上午领证后,下午又是一路颠簸,最远的村来回里程长达220公里,路费花四五百元。”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陈光学说,“开心事反而变成了糟心事,不少村民常抱怨!“

1.jpg

权力下放   解决群众“就近办”难题

2018年3月,打通镇被明确为重庆市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改革试点镇,綦江区政府分批下放打通镇191项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主要涉及社会保障、城市管理、文化卫生等方面,让群众和企业的问题实现了“就近办”。

如綦江区民政局授权打通镇行使婚姻登记工作,大大方便了赶水、安稳、石壕、打通等镇和贵州比邻乡镇群众的婚姻登记。綦江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委托打通镇在辖区范围内,办理临时用地审批,这项权限的下放,让打通镇的临时用地单位节省了办理时限,规范了临时用地行为,保护了土地所有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綦江区残联将残疾人证初审、綦江区人力社保局将就业失业登记、社保医保申请受理等权限下放,使得打通镇在民生保障上多了自主权,缩短了群众办理时间。

“通过推进权责统一、放管结合,打通镇有效解决了‘小马拉大车’和‘看得见、管不着’等难题。”张智说,该镇坚持把权力接到离市场最近、离群众最近的原则,建立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明确权力下放后的运行程序、规则和权责关系。

对此,打通镇采取“请下来、走上去”的方式,派干部上挂区级相关部门业务学习,区级部门采取定期调研、下派业务骨干挂职指导等形式开展传帮带,确保接权精准、管权规范、用权高效。

”目前办事距离更近了,速度更快了,光是社会保障类就已办理86612件。“在张智看来,“无论人员还是业务层面,镇里对下放的权力都接住了。”

2.jpg

一个窗口  群众就能办完所有事

走进打通镇公共服务中心大厅,正对着就是显眼的咨询台,工作人员随时提供业务办理引导,大门两侧屏幕则滚动显示着审批服务事项清单。这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厅,已入驻社保、建管、民政等7个部门,能办理近200项区级部门下放的审批事项和镇级公共服务事项。

不久前,大罗村村民赵福全想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子,前去公共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审批手续,没想到一个窗口就办好,花了不到一支烟的工夫,速度之快让他倍感意外和高兴。

赵福全享受到的便利,源自打通镇推行审批服务改革。“以前村民建房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需要往返镇村5次以上。”打通镇人大主席张兴恒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打通镇“启用一枚印章审批”,现在群众最多跑一次已成常态。

按照“全面进驻、便民高效”的原则,打通镇把区级下放的审批服务事项集中进驻镇公共服务中心,编制具体的办理流程向社会公示,实施“一层楼办事、一网式审批、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现在,由政府授权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对所有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一人签字审批,统一使用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实现了“多头签字签章”向“一章一字”转变,减少了“公章旅行”,结束了“公文长征”,切实做好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降低了服务对象制度性交易成本,增进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4.jpg

整合力量  破解”九龙治水“困局

位于场镇凤台路的一个三叉路口,曾是烧烤摊主与城管执法人员的“必争之地”。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娄小军介绍,该路口是场镇交通要道,此前每天下午8点到凌晨3点,近10家烧烤摊蜂拥而至,占道经营。

“以前管起来,力量薄弱,治标不治本。”娄小军坦言,作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他的权限只能让摊主搬离公路,而涉及到噪音扰民、营业资格等,则需要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部门联动执法。

“现在,这一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张兴恒介绍,该镇统筹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和大队合署办公,完成专职巡防队和消防队融合编组,构建起“大执法”格局。

执法过程中,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派出所、公巡大队、巡消队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成了一支队伍,辖区内的交通违章、环境保护、市政执法等行政执法权限进行了整合优化,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

去年以来,打通镇还加快推进镇、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强化与松藻煤电公司、渝新能源公司等国有企业协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群众心窝子暖起来,扭转了以往管控难的被动局面。

5.jpg

强镇更强   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张智认为,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加快了镇域行政资源的重组,形成了“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的格局,体现了打通镇由“多头行政、碎片政府”向“简约治理、整体政府”的转变,这也为更多企业落地打通赢得了先机。

最近几天,正邦集团重庆景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正在抓紧开工,项目包括建设生猪养殖、物流冷链、肉制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科技循环产业园。建成后,可创造年产值4.5亿元以上,每年直接创税超500万元元,带动260余人就业。

“一个字,快。”项目负责人谭杰表示,企业最看重时效,要求决策快,这考验政府的服务能力,简化审批环节后,为企业降低了不少成本。

机构改革后,綦江区下放事业站所2个,为打通镇增加编制19人,有效缓解了“人少事多”的问题。区级财政管理体制在土地出让金分成、超收分成、城市建设维护费、配套费、耕地占用税等方面向打通倾斜,区政府赋予打通镇高山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和工程项目招投标自主权。这些财权与事权的优化配置,实现了扩权与强镇互促互进。

近两年,打通镇总财力都保持在6000万元以上,比改革前增加1500万元左右。大罗高山湖泊旅游度假区已获得210亩土地开发指标,第一期开发已动工;过境的安习高速已进入项目工可行业评审阶段,投资1600万元的外环大道改造动工建设。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这个位于渝黔边界的经济发达镇,终将改革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