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为纸 产业着墨 涪陵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2 10:37

涪陵区龙潭镇涪南梯田高山水稻生产基地之一

乌江榨菜智能化生产线

每年白露前后是青菜头播种育苗的黄金期,在涪陵区的低山丘陵,潮湿多雾的独特气候,自古就盛产青菜头。百余年来当地人加以腌制生产,不仅制成百姓餐桌上的一碟碟榨菜,还发展为百亿元产值的大产业。

已成为产业名片的榨菜不仅是土地和劳作的回馈,更诠释着涪陵人对乡土的热爱,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坚持。近年来,涪陵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1+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上半年,涪陵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5.61亿元,增长4.1%,增速较全国水平高0.4个百分点;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84家,实现产值162.1亿元、占全市12.61%、排全市第二位。

守好粮食安全 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径

金秋9月,罗云镇干龙坝村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的5000余亩玉米迎来收获期,数台大型收割机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从收割到摘穗再到秸秆粉碎,整个流程全部一次性完成。

“全程机械化收割大大缩短了采收时间,提高了采收效率,实现了节本增效。”重庆渝百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还带动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往年一亩只能收八九百斤玉米,今年一亩可以达到1000斤以上,增产超过10%。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全区稳住农业基本盘必须守住守好的底线。”涪陵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严守耕地红线,制定撂荒地复耕复种补贴工作方案,全区25个乡镇街道共完成复耕撂荒耕地5055.9亩。另一方面提升耕地质量,已完成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改造提升共5.5万亩任务,重点推进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任务。

据介绍,涪陵区从2022年开始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项目亩均投入4200元/亩,项目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目标,以“改大、改水、改路、改土”为主要内容,加快建设“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引导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油种植大户、重点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利用,为全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探路径、做示范。

以干龙坝村为例。今年2月,罗云镇干龙坝村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完工,共涉及土地5000余亩,实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百分之百满足机械化生产,农作物良种全覆盖。

随着“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和农业公司扎根涪陵大地。

截至目前,项目区现形成以渝百穗农业、晟泰香溢农业、大航现代农业、渝妹儿米业等多家农业公司为主体,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发展的新格局,通过高效利用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2500亩“稻+鱼、虾、鸭”,4.75万亩“优质粮+菜”、“优质粮+油”的产业布局落实到田块。

项目区还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套作、间作油菜、向日葵、荷花等,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吸引近10万游客观光旅游,助力本地200余人就业,农民增收180万元,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发展全产业链 打造“1+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走进涪陵榨菜集团包装车间,自动化生产场景引人注目——数十台自动包装机各自与一台自动计量机相连,每台计量机上的10多个计量斗可以完成装菜、充氮、热封装等一连串自动化操作。

据涪陵榨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榨菜的原料青菜头需人工削皮、腌制外,在榨菜成品加工环节,包括切丝、拌料、装箱等10多道工序均实现了智能化,企业年产能由此提高近10倍。

近年来,涪陵区依托榨菜集团、太极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以榨菜为主导,中药材、生态畜牧为支撑,粮油、蔬菜、水果、蚕桑、烤烟等为骨干的“1+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其中,涪陵区榨菜产业总产值达133亿元,已成为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

9月4日,在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首日,涪陵区与江苏立华牧业签约落地了年出栏4000万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

“这是涪陵目前打造的首个畜牧产业全产业链项目,投产后将填补涪陵畜牧产业没有全产业链头部企业带动的空白。”涪陵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主体包括年产20万吨饲料厂、年孵化4000万羽鸡苗孵化基地、年产3万吨鸡肉屠宰及精深加工厂、存栏30万套种鸡场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肉鸡从孵化、饲养、屠宰到精深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生产,预计活鸡饲养产值不低于15亿元,带动全产业链总产值不低于40亿元。

为了加快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涪陵区立足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粮油、畜禽、果蔬、榨菜、中药材、预制菜等6个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实现农业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迈进。截至目前,全区培育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4家,农产品加工专精特新企业25家;渝妹儿米业等7个企业入选全市100个成长型企业,道道全粮油等11个企业入选全市100个领军型企业,均在全市占较高比例。

此外,涪陵区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做强涪陵农产品电商集散中心,前三季度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4.2亿元;有力推动农业品牌建设,打造“涪陵·涪橙”区域公用品牌,成功获批绿色食品23个、有效期内共104个,新增授权“巴味渝珍”2个、共32个,新评定重庆名牌农产品14个、累计达52个,新评定数量位列全市第一位。

下一步,全区将促进涪陵榨菜产业实现全链条、全闭环、全流程的数字化应用,持续做大中药材和畜牧业,积极争取国家数字种植业(中药材)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涪陵,进一步挖掘畜牧养殖潜力。

深化乡村改革 壮大集体经济谱写和美乐章

走进江北街道二渡村,天蓝山绿、道路整洁,别具一格的乡间小院交相辉映,吸引很多游客前往享受诗意田园风光。其中,一家以网红打卡、静怡慢生活、乡村休闲观光为主题“乡野茶食”创业小院,已成涪陵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二渡村环境怡人,乡村气息浓郁,通过设计打造一个梦想小院,既留住乡愁,也能为周边群众提供部分就业岗位。”“乡野茶食”创业小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二渡村的改革创新激发了乡村创业的活力。

据介绍,二渡村成立二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农户入股+集体管理+企业运营”方式,推进农村集体耕地、宅基地、房屋“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出一条闲置农房“收储+转租+运营”发展思路。

目前,通过招商引进了万合归居、乡野茶食、第一村食堂、榨菜体验馆等业主,全村共收储农户闲置房屋15户2800平方米,农用地141户221亩,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000万元,开发火锅、中餐、茶院、创意工作室、伴手礼超市、自助烧烤、庭院休闲、游学产业等农村新业态。今年,预计综合产值2500万元,村集体可实现经营收入300余万元。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有效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等难题,只有激活农村‘人地钱’等资源要素,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涪陵区统筹推进财政资金股权化、农村“三变”、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改革试点,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改革与市场主体联合合作,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上半年,全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7137.72万元、村均19.34万元,经营性收益3051.12万元、村均8.27万元。

为了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涪陵区聚力高效农业、人文休闲、度假康养、创业创新、和美善治五个方面,在龙潭、蔺市、大顺等7个镇街,发挥马武—蔺市片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作用,打造10个重点村和“坪上院子”民宿品牌,以点带面建设“坪上新乡村,成渝后花园”。

“和美乡村”不仅体现在颜值,还得有产值,有气质。如今,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景正在涪陵大地上徐徐展开,聚焦奋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涪陵样板的目标,涪陵区正在奋楫扬帆、唯实争先。

链接>>>

数字化助力智慧农业提质增效

为推动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数”赋能、乘“数”升级,根据数字重庆建设的总体要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正谋划办理“经济·榨菜产业一件事”——建设榨菜产业大脑。

据介绍,榨菜产业大脑要立足涪陵、辐射重庆、面向全球,围绕榨菜全产业链,运用数字信息、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打通青菜头种植收购、半成品加工销售、榨菜成品加工营销、服务监管等环节的信息流、业务流,实现决策、服务、营销、监管多跨融合,促进榨菜产业数字化变革。

“以数字化技术带动智慧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涪陵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涪陵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充分发挥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引领作用,建成龙潭渝妹儿优质米、大顺天同智慧灵芝、马武衡生湖精品沃柑等9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带动水稻、中药材、水果产业转型发展;推广智能化养殖水产1.2万亩、生猪3万头、增福土鸡2.5万只;整合种养数据资源搭建起涪陵区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全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涪陵青菜头”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主体100%纳入质量追溯管理。

下一步,将重点搭建具有涪陵特色的农业农村“一张网一幅图”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