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救助”改革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31 00:20

重庆市綦江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冯永生

在数字重庆建设战略背景下,深刻认识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全面总结“数字救助”改革实践经验,对深化推动社会救助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3年以来,綦江区以推进“数字救助”改革为抓手,建立“三破三立”体制机制,初步构建起信息聚合、资源统筹、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破解体系不健全“难点”

建立“数字救助”多级融合新模式

强化组织领导,为健全救助体系提供组织保障。綦江区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推进专班,区民政局牵头协调推进“数字救助”改革具体工作,增强“大救助”领导力和执行力。

强化部门联动,为健全救助体系整合资源。綦江区依托“重庆救助通”应用,将救助事项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掌上办”“指尖办”,调动激发全区有救助职能和惠民补贴的13个单位主动作为,进一步厘清救助事项、整合救助资源,建成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动态监测机制。

强化网络体系,为健全救助体系提供基础支撑。綦江区建立区级救助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救助服务站21个、村(社区)救助服务驿站381个,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三级救助服务体系。

破解信息不畅通“堵点”

建立“数字救助”多跨协同新格局

依托“重庆救助通”,提升社会救助申报便捷度。綦江区推动“重庆救助通”在本地上线应用,困难群众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低保、特困、住房等社会救助的线上申办。目前,綦江区通过“重庆救助通”提交社会救助申请的各类社会救助对象有4640多人,已纳入救助1582人,签署核对授权书4518人次。

依托“重庆救助通”,提高社会救助办理效率。綦江区利用“重庆救助通”大数据平台的救助待遇资格认证、核对电子授权、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办理进度查询、申请救助公示、社会救助证明、超标提醒、资料收集等功能,基本实现了社会救助线上全程办理和系统自动完成。

依托“重庆救助通”,推动社会救助协同开展。綦江区依托“重庆救助通”,对接了市级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和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业务系统,链接住房、慈善等救助力量,优化救助功能模块,将各级、各方、各类困难群众信息融汇到一处,各部门信息共享、数据互认,业务申请数据、过程办理数据、结果处理数据等数据跨层级跨平台流转。目前,綦江区已开发住房线上救助,办理救助43户;通过“重庆救助通”对困难群众电费、垃圾处置费、有线电视费线上减免信息采集2.6万人。

破解合力不聚焦“痛点”

建立“数字救助”多元帮扶新路径

为职能部门开展救助提供数据参考。綦江区借助“重庆救助通”,创新探索建立多维度困难识别指标体系,围绕健康、教育、就业产业、家庭结构、生活形态等5个纬度12个指标展开立体综合评估,精准勾画困难家庭画像,形成多维困难需求数据库,建立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智能推送至职能部门进行救助帮扶。

为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提供平台支撑。綦江区发挥慈善作用,以“99公益日”为抓手,建立助学、助残、助医、助老、扶幼、济困等慈善项目,吸引鼓励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发动引导社工、社会志愿者参加救助服务,实现慈善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截至目前,綦江区已有4家社会组织、120余名社工、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关爱帮扶困难群众。

发挥“5+3+N”队伍合力推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綦江区充分发挥社区、社工机构(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等“五社”力量,充分发挥热心社会救助公益事业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三方作用,充分发挥区教委(学校)、区司法局、区乡村振兴局、区人力社保局等区级重点救助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等多支力量,第一时间帮助指导群众线上办理和收集相关资料,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让困难群众享受“零距离”服务。目前,綦江区已开展困难群众主动上门服务2500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