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免费关注
万盛新闻网
近日,
我区公布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11项,
涵盖六大类别,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特色?
民间文学
腰子老街灯谜
上世纪八十年代,灯谜作为一门民间传统艺术,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南桐灯谜也随之兴旺起来;1983年11月灯谜学会成立,每周六晚在矿工俱乐部谜艺商讨,每年春节三天举办“春到矿山”谜会,吸引职工群众上万人次。每两年参加一次四川省举办的谜赛,均取得一至三名的好成绩,在西南谜界誉称为“南霸天”。现任万盛灯谜协会会长任素华,1995年选为“金猴谜社”社长至今(即全国生肖属猴的谜人),从2000年至今编印季刊《金猴谜页》六十多期,2016年编辑近60万字的《黑山谜韵》,受到全国谜人的赞誉。《中华灯谜年鉴》每册都有会员作品介绍。近年来,协会在区文联领导下经常开展谜艺交流,每年春节举办三天“灯谜展猜”“灯谜擂台赛”“万盛老街谜会”,为普及文化知识,启迪智力,丰富万盛人民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传统音乐
丛林威风锣鼓
丛林“龙威鼓乐”独具特色,是万盛三大民间特色文化品牌之一,锣鼓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威风锣鼓”发源地是在位于万盛经开区东北部的丛林镇,它以山西省太原锣鼓、丛林白龙鼓乐为基调,经过加工提炼、改革发展而成。至今保留的经典曲目有:《翼王点兵》《翼王列阵》《欢庆锣鼓》《慢流水》《一枝花》《牛斗虎》《单燕舞》《双燕舞》《快流水》等。如今“龙威鼓乐”早已享誉在外,一直扮演着重大节日不可或缺的助兴角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山西省太原市内迁的国营晋林机械厂落户于丛林镇境内的海孔村,晋林厂许多工人都是鼓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相当一部分人的演艺水平很高。工人们在工作之余,组建了“晋林威风锣鼓队”,丰富文化娱乐生活。2003年,晋林厂从我区迁出,而威风锣鼓却一直传承了下来,并不断的发展创新。
传统舞蹈
更鼓红苗芦笙舞
万盛青年镇是闻名遐迩的盐茶古道必经之地,是众所周知的旱码头。东接石林,南连关坝,北通綦江,西达南桐。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区中心近20公里,离重庆主城不过1个小时左右车程。青年镇更鼓苗湾的苗族芦笙舞历史悠久、舞技独特,以吹笙击鼓作伴奏、按笙歌曲调悲喜程度,协调运用肢体动作,来展示祭祀还愿、释放情怀、娱乐游方等不同内涵的苗家优秀传统笙舞文化。更鼓苗族同胞认为,芦笙舞曲“笙能通神,舞能强身健体”,生命靠水,兴旺靠传承。
民俗
石鼓红苗礼歌
万盛石林镇世代居住着一支红苗同胞。他们因为头戴红帕、身穿绣有红线的衣服,而被人们称为红苗或红头苗。明清时期,红头苗有唱歌觅偶、农毕鼓笙、祭鬼椎牛、采药治疾等风俗。数百年来,这些风俗在万盛红头苗中还基本完整地保留和传承着。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石林镇的红苗与外界较为封闭,红苗礼歌极大地保留了其特色,与重庆彭水、贵州桐梓等地的苗歌大有不同,曲调各不相同。石林镇红苗古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
茶树红苗长桌宴
万盛石林镇的红苗与外界较为封闭,长桌宴极大地保留了原本的特色,与重庆彭水、贵州桐梓等地的长桌宴大有不同,通常用于接亲嫁女、踩山会、火星节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客人座位,右边是主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穿上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和吹芦笙的小伙们,一大早便站在苗寨大门前,摆上迎宾酒,用悠扬的芦笙曲和优美的舞姿,迎接远方的客人。大家按照苗族习俗有序入座,家长(红苗族长)用全锅牛肉、糯米饭、砸酒祭祀后,燃放鞭炮。此刻,所有的人共同举杯,齐声高呼“嚎酒”,从而拉开长桌宴的序幕。长桌宴沿袭了万盛经开区红苗的传统饮食文化,不仅充分满足了苗族同胞及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快感、视觉上的享受、心情上的愉悦,它更是红苗这一民族饮食印记和文化符号。长桌宴沿袭了万盛红苗的传统饮食文化,不仅充分满足了苗族同胞及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快感、视觉上的享受、心情上的愉悦,它更是红苗这一民族饮食印记和文化符号。
传统医药
更鼓红苗兽医
更鼓红苗采集的草药生长的环境必须在到海拔高度达1200-1600米之间,这是苗医认为采药的最佳位置。不同的草药需要在不同季节采集,药效有着明显的差异。将药采回经过几道工序处理,在用药时,将药草放入锅中用适当的温度煎炒,增加药效,再把药草磨成药粉备用。对于家畜病症诊断及用药,更鼓苗医通过拨脉了解病状,再对症下药。在现代科学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今天,苗医同样能站住脚跟,几千年世代相传的苗族医术是医学宝库之珍品。更鼓红苗兽医不仅可以展示民族文化的风采,也可以从医术视角加以深入研究,从中揭示苗族医术的历史脉络。
传统技艺
老黑山传统棕编编织技艺
棕编以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可制作成各种样式。其制作方法为先将采来的粽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放入开水锅里煮,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后经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永久保存。万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很多棕榈树,全部制作过程是以扣为主,通过撕、拉、穿、绕等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王先奎做为传统棕编的第四代传承人,其曾祖父当时就利用麦秆,玉米秸编制草鞋、草帽、蓑衣等。再加上自己不断尝试,学习从一开始的单编到现在的四编以及多编,具有极强的民族色彩和艺术观赏价值。
隆林火烧糯米酒制作技艺
石林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水稻生产丰富,其中糯谷生产尤具特色,其米颗粒饱满、晶莹油润、香糯甘甜,是酿制糯米酒的绝佳原料。糯稻经去壳浸泡十二小时后,沥水装入木甄放到大铁锅里用事先晾干的青杠或松木材大火烧制至糯米饭熟,待冷却后拌入酒曲发酵一段时间后糟水分离,装入陶坛里用豆杆糠壳烧炙。火烧后的糯米酒色泽鲜红,酒体浓稠、味道醇厚香甜;饮用时不刺㗋、不上头、不伤肠胃,饮后不伤身体,还有养胃功能,兼有养颜保健的功效。因酒精度数不高,一般人均可饮用。糯米酒已成了石林镇享誉遐迩的独特佳酿,一个能代表该镇特色的文化符号。当地人用来祭奠、待客、馈赠,已成为一种崇高的礼仪。人们在宴饮时享用此酒,更能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增加一种高雅的情趣。因此深受当地老百姓及外地客人的喜爱,受到广泛赞誉。
书画装裱传统技艺
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南桐镇传统书画装裱,是万盛民间传统技艺,由霍之瑞先生于1986年在南桐镇创办墨痴楼工艺美术厂,带徒传授传统书画装裱。多年来,为万盛书协、美协、重庆市书协、市少年宫、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市政协、市文化局等单位和著名画家、书家苏葆桢、魏宇平等装裱了大量的书画作品,为南桐镇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溱溪河竹艺家具传统制作技艺
纯手工竹制家具是一种传统文化,各式各样的款式都保持着历史文化的原始性,古朴性。在手工竹制家具的制作必须懂得一定的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传统手工艺家具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现在的竹制小家具再也不单单是只有竹椅、竹席等等这种简单的家居用品了。竹制家具的种类较多,款式各有区别,形体大小以各有不同,要想做出需要的产品,首先要求制作工匠要有长期制作的经验,纯手工竹制家具在传统的制作技艺师傅都是用镰刀、斧子、凿子、据子、钻子、各类竹子、桶油、石灰(现已有的改用现代胶水)就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精美实用的竹制家具。目前,在关坝制作的纯手工竹制家具质量保证,外表光滑透出竹子本身美观的纹条,真正有着土乡土色的传统文化,极负盛名。
红苗竹木制品防蛀处理传统技艺
红苗竹木制品防蛀处理传统技艺是用十九味草药和十三种香料熬制出来的防腐防霉防蛀药油。红苗竹木制品防蛀处理传统技艺分两种,光亮型、清香型。工序复杂,是红苗竹木制品在防腐防霉防蛀处理传统技艺中的一道奇迹,历经数百年,面对现代科技防腐防霉防蛀剂一点不示弱。
文/王晓凤 王灿 罗开莉 徐茂力 郎静宇 贺婷婷
图/张耀文 徐开 梁光华 杜华鲜等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号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联系邮箱:syh@cqcb.com